DREAMmiddot正当实

2021-10-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软件开发求职招聘交流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963.html

年3月20日,在上海和广州两地盛大揭幕。会议期间,本报有幸采医院郭军教授、医院牛晓辉教授和浙江大学医院潘宏铭教授,从内外科视角共话免疫治疗在黑色素瘤领域的临床热点问题,分享特瑞普利单抗的中国创新之路,助力中国医生为广大肿瘤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方案。

郭军教授

不惧挑战,自信引领黑色素瘤的前沿进展

医院

郭军教授

01东西差异为我国黑色素瘤治疗带来挑战

郭军教授:正如此前多次提到过的,欧美黑色素瘤与亚洲黑色素瘤存在很大差异。从亚型来说,亚洲黑色素瘤中有一半以上属于肢端型,如手指、足趾、脚掌、手掌这些肢体的远端部位,而这种亚型在欧美黑色素瘤中占比不到5%;另一种亚洲常见的亚型是黏膜型黑色素瘤(约占25%),起源于鼻腔、口腔、食道、直肠、阴道等部位,这种类型在欧美黑色素瘤中更少见,占比仅约1%。从临床特点和预后来说,与欧美人群相比,肢端和黏膜型黑色素瘤恶性程度和病死率更高,预后差;对治疗的敏感性相对差。

02黑色素瘤治疗的中国贡献与未来

郭军教授:正因为肢端和黏膜黑色素瘤的恶性程度高,治疗难度大,这促使中国研究者们去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模式。可以说,中国黑色素瘤学者们引领了全球的肢端和黏膜亚型黑色素瘤的研究。这些研究使中国黑色素瘤的治疗迈上了新的台阶。

以免疫治疗为例,既往研究显示免疫治疗在初治的晚期欧美皮肤黑色素瘤人群中的有效率可达40%~50%,但对于中国的晚期肢端和黏膜型黑色素瘤而言,有效率仅约10%。基于此,我们不禁思考,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或者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治疗,是否能为晚期的肢端和黏膜型患者带来更好的获益?CT-13研究就验证了我们的想法。该研究使用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一线治疗晚期黏膜型黑色素瘤,结果显示治疗的有效率接近50%。从10%到50%,无疑是一个大的飞跃。目前我们也在探索肢端型黑色素瘤新的治疗模式,从初步结果看,同样有望将晚期肢端型的有效率从10%提高到50%甚至更高,这样就有可能解决亚洲人群这两个难治性黑色素瘤亚型的问题。

牛晓辉教授

从“致命痦子”开始,提高防治意识和能力

医院

牛晓辉教授01我国黑色素瘤的“早诊断、早治疗”

牛晓辉教授:目前,我国黑色素瘤的治疗水平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但黑色素瘤“早诊断,早治疗”的理念仍需向更多人普及。例如,早期患医院就诊,可能一个简单的外科手术就解决了。但实际上,我国患者的早期就诊情况非常“混乱”,由于缺乏对疾病的基本了解,很多肢端型黑色素瘤患者,首先处理病灶的医院的皮肤科或肿瘤外科、骨科等相关科室,而更可能是“修脚店”这类地方,这使得很多原本可以早期治愈的患者由于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进而肿瘤快速进展,发生转移。因此,黑色素瘤的科普传播非常重要。这也是相关部门、临床医生以及医学媒体的责任和义务。需要向更多患者传递科普知识,让患者早发现、早预防、早就诊、早治疗是当前工作的重点。

02

外科医生不仅要拿好手术刀,更应具备“肿瘤学”思维

牛晓辉教授:外科手术切除仍是皮肤和肢端黑色素瘤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也是黑色素瘤综合治疗的基石。及时、规范地早期干预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对于外科医生,早期对黑色素瘤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在手术技巧上的要求并不高,而提高对黑色素瘤临床特征的了解,对相关诊疗知识的及时更新,却是当前临床实践下外科医生必备的素养。同样,要注重患者的分期检查,就诊时就应该明确病人是否有区域或远隔的转移及转移的风险。部分转移的病人可能仍需要手术治疗,但是外科治疗后仍需要全身治疗,病人在术后要转给肿瘤内科医生继续治疗,以期得到治愈的目的。我国的黑色素瘤患者分期偏晚,很多患者初次就诊时即可能是晚期,导致真正能够通过单纯外科手术即达到治愈要求的早期患者数量非常少。此时,外科治疗和其他局部治疗手段以及系统性药物治疗之间应相辅相成,即多学科综合治疗应是黑色素瘤治疗的规范模式。

潘宏铭教授

秉持初心,探索国产抗PD-1单抗的发展机遇

医院潘宏铭教授01医务工作者需做更多“下沉”工作

潘宏铭教授:通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达到黑色素瘤的完全治愈。但目前这一点上我们做的还不够好。因此,今后在黑色素瘤领域,除开展更多临床研究,探索针对中晚期患者的新治疗方法外,我们还需要做很多“下沉”工作。

通过向医学专业人员及公众普及早期黑色素瘤临床特征,可以在最大限度内降低黑色素瘤的死亡率。作为黑色素瘤早期诊治的主体,医疗人员必须能够准确评估色素细胞痣的良恶性,才能缩短诊断时间。在我国,黑色素瘤发病率虽低,但误诊率却高,诊断时间更长。因此加强培训广大的基层医生、全科医生甚至专科医生,以提高早期黑色素瘤的诊疗意识和诊断水平,才能尽早发现早期黑色素瘤。

02

特瑞普利单抗“突破重围”,使更多肿瘤患者梦想照进现实

潘宏铭教授:医院郭军教授团队开展的Ib期探索性研究中,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治疗转移性黏膜黑色素瘤确实显示出颇有前景的治疗效果,在29例未经化疗的黏膜黑色素瘤患者中,14例患者获得客观缓解(48.3%;95%CI,29.4%-67.5%),中位PFS达7.5个月。同时该项研究最新结果显示,黏膜黑色素瘤患者接受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治疗后的OS可达20.7个月。我们在黏膜黑色素瘤方面取得的进展,无疑是突破性的。中国的本土研究给美国等其他国家同道提供了参考经验,他们可以参考中国的经验,用到中国的创新药物,这一点上,是值得我们自豪的。但我们也应看到,目前特瑞普利单抗在黑色素瘤中的应用,尚缺乏3期临床数据,未来我们期待更大样本量、以肢端型和黏膜型为主要纳入人群的晚期黑色素瘤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的数据产生,进一步确证当前的结果。

近期,特瑞普利单抗继黑色素瘤之后,再度斩获鼻咽癌适应症,将为中国鼻咽癌患者带来创新的治疗方案和更长的生存获益。全球有一半的鼻咽癌新发病例在中国,鼻咽癌是我国肿瘤学界专家亟需攻克的堡垒,因此鼻咽癌适应症的获批,对中国患者而言意义特殊。

每一个新药研发的背后都蕴含了很多的故事。特瑞普利单抗在肿瘤领域的布局与众不同,它将恶性黑色素瘤、鼻咽癌等小瘤种作为突破方向,体现了其不断探索如何使PD-1单抗的临床获益最大化的智慧,也为国内创新药物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期待未来君实生物等国内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能够与临床医生共同挖掘出更多肿瘤治疗新领域和新方向,共同推进我国肿瘤事业的发展,使我国的肿瘤治疗尽快走向国际,走向世界,真正让中国的创新药走在世界的前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zcalo.com/byacs/10297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