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Sci纳米靶向药设计用
2021-10-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北京根治皮肤病医院 http://m.39.net/pf/a_6171978.html
导读
背景:由香港浸会大学(HKBU)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新型药物,有望成为治疗与Epstein-Barr病毒(EBV)相关的癌症的下一代药物。EBV是人类最常见的病毒之一,已感染了全球90%以上的人口。众所周知,该病毒在多种癌症(例如鼻咽癌(NPC))中起关键作用,鼻咽癌在香港和华南地区非常流行。
香港浸会大学化学系主任兼教授黄家良教授,香港浸会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龙康乐博士及应用生物学系副教授罗嘉来博士率领和香港理工大学化学技术学院的研究团队,用一种肽构建了一种新型药物,该肽是多种蛋白质构建模块的组成部分,可以靶向两种EBV特异性病毒蛋白质-潜在膜蛋白1(LMP1)和Epstein-Barr核抗原1(EBNA1)。它们是在所有被EBV感染的肿瘤细胞中表达的病毒蛋白,并且两者都在与EBV相关的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肽连接的药物对肿瘤中的酸性环境有反应,是第一个成功靶向两种由EBV同时产生的病毒蛋白的已知药物。它还通过增加抗癌药物在肿瘤细胞中的吸收提供了一种新策略,从而允许以较低的药物剂量应用,从而有助于减少治疗副作用和健康风险。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先进科学》上。
方法:新药靶向两种EBV特异性病毒蛋白。这种新型的双重靶向药物采用以下治疗机制:(1)靶向并结合EBNA1,使其不再起作用,以及(2)抑制LMP1并用作成像剂。由于LMP1由于存在于细胞表面而更易于靶向药物,因此大大提高了新药选择性鉴定EBV感染的癌细胞的能力。
pH敏感性提高了药物靶向性。此外,研究人员对这种药物进行了设计,使其对酸性环境具有出色的敏感性。当药物与肿瘤细胞结合时,其肽将裂解并响应酸性肿瘤微环境而释放。然后它进入肿瘤细胞的核,并阻碍EBNA1的功能。由于正常细胞具有中性环境,而癌细胞通常在酸性环境中盛行,因此该新药对酸性环境的出色敏感性可使其脱靶率降至最低。结果,可以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意外损坏。
影响:pH敏感性(在酸性环境中)和可访问表面蛋白(LMP1)的特异性靶向的协同组合将显着提高新药的疗效。由此产生的药物吸收率的增加将允许使用较低的药物剂量,并且还将在保持药物功能的同时将副作用和健康风险降至最低。
这项研究还表明,一旦与病毒蛋白结合,该药物就可以发出独特的响应性荧光信号,说明其在肿瘤细胞成像中的潜在作用。
结果:动物模型证明药物疗效和安全性。通过将这种新药注射入患有EBV阳性NPC肿瘤的小鼠中,在动物模型中对其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低剂量的12.5mg/kg体重可以将NPC肿瘤的大小减少一半。此外,小鼠的平均体重在实验期间略有增加,表明它们的健康状况有所改善。
小结:Zha等人已经对新构建的纳米探针UCNP-Pn(n=5、6和7)进行了表征,以表明UCNP-P5是最有效的pH响应抗EBV纳米平台,具有响应性上转换发射,有望在体内和体外发挥抗肿瘤活性并增强细胞和肿瘤的摄取。这可以为将这种双重目标药物转化为与EBV相关的癌症患者以及其他癌症患者的疗法提供一个蓝图。
论文ID
原名:Dual‐TargetingPeptide‐GuidedApproachforPrecisionDeliveryandCancerMonitoringbyUsingaSafeUpconversionNanoplatform
译名:通过使用安全的上转换纳米平台进行精确靶向和癌症监测的双靶肽指导方法。
期刊:Adv.Sci.
IF:15.84
发表时间:.01.06
发表单位:香港浸会大学化学系和香港理工大学化学技术学院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