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当自强国产放疗器械十年磨一剑,加速
2021-7-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新冠疫情下,国家愈发重视医疗卫生产业,民众也更加关心医疗健康问题。医疗卫生产业离不开医疗设备支持,临床各科许多疾病必须通过医疗设备检查才能确诊,尤其是高端、大型医疗设备,与国民健康息息相关。
在3月5日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对于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布局振奋人心。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还是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自主创新”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
回顾过去,医院最早配置的放疗设备,几乎全部都是进口的国外产品。如今,国产医疗设备已逐步突破多项技术壁垒。
随着国产放疗设备自有技术的成熟,国内与进口设备间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小。加上近年来,医改、分级诊疗、扶持国产设备等国家政策的不断推动,国内放疗设备行业即将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
在技术性能与跨国公司产品差距不大、临床需求满足的情况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具价格优势的优秀国产品牌势必将医院所接纳。
未来十年,进口替代、国产逆袭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01供需失衡亟待破解
一直以来,恶性肿瘤都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近十几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死亡率均呈持续上升态势,每年所致的医疗花费超过亿元。
肿瘤治疗目前主要有外科、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三大手段。作为肿瘤三大治疗手段之一的放疗,因治愈率高和更为人性化的方式,迅速普及,国际上肿瘤治愈贡献率达到22%。
但我国癌症患者放疗利用率与全球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国内高端放疗设备数量“不充分”,在设备国产化方面也还存在核心技术缺失、市场应用不足等明显瓶颈。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竞争格局与领先企业分析报告》,我国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大多来自进口,其中进口品牌占据7成。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长、原卫生部规划司司长赵自林表示:“我国大型医用设备的研发、生产、应用均较晚,高端医疗器械技术含量高,制造工艺复杂,资金和科研人才投入大,研发生产、注册上市周期长,这一系列的因素导致高端放疗设备的市场占有率不足10%。”
我国每年有近万的新发肿瘤患者,10%左右需要用放射治疗,但是能够应用大型设备的人数仅占3%到5%。
同时,国产放疗设备在入市应用中还面临认知度、认可度不足等难题,先进技术和设备缺少用武之地,导致相关企业和研发机构的创新积极性受到影响,重要核心部件供应链的国产化和本地化程度偏低。
一方面是大量的医疗需求,另一方面是国产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应用不足,供需矛盾亟待破局,支持国产医疗器械的研发和技术升级已经迫在眉睫。
鼓励医疗设备自主创新,需要政策引导、提高市场认知度,更需要龙头牵引、实现行业协同的创新发展格局。
02国产设备赶超之路
十年磨一剑,关键在于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随着放疗技术的普及,国内癌症患者数量的增长及患者医疗承受能力的提高,多重要素交迭带动市场需求迅猛增长,高端医疗器械正在加强国产化替代,迈入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新时期。
赵自林预测:在8到10年内,中国高端放疗设备的技术和应用,必定超越国际品牌。
一系列的政策加持,也释放出国家层面鼓励放疗设备国产化的主流趋势:《“健康中国”规划纲要》提出,未来15年,将深化医疗器械流通体制改革、强化医疗器械安全监管、加强高端医疗器械创新能力建设、推进医疗器械国产化;而社会办医疗机构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改审批为备案,对放疗设备的普及带来重大利好。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分会主任委员,医院肿瘤放疗科主任王俊杰表示。“实际上,在一些高精尖放射外科领域,国产设备毫不逊色于国际品牌,例如从中国的伽玛刀应用,就可以看出我们的民族产业在飞速发展。”
目前国内市场上,伽玛刀是当前所有肿瘤放疗设备中,国内产品与国际差距最小的领域。03自主创新科技“慧”及百姓
放射治疗因其技术优势、人性化的治疗方法被众多患者所认可。王俊杰教授将其形象的比喻为火箭军,医生起的作用就是远程精确发射,对病灶进行毁损。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全球最新癌症数据显示,中国在年新发癌症病例万例!
王俊杰教授介绍:“其中,70%左右的患者需要用到放射治疗,也就是用到我们的大型医疗设备去治疗。有些疾病单纯接受放射治疗就能治好。比如广东、广西等地的鼻咽癌发病率非常高,放射治疗治疗鼻咽癌的效果,5年生存率已经达到了90%,甚至到了95%;其他前列腺癌、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皮肤癌等等癌症通过放射治疗也可以使5年生存率达到了90%以上。”
放疗的治愈效果有目共睹,但是医疗资源的匮乏以及高额的治疗价格依旧让众多患者望而却步。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目前,我国人均医疗器械费用支出仍远低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人均医疗器械费用超过美元,德国约美元,瑞士高达美元,而我国人均医疗器械费用仅为6美元。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产科技重新定义肿瘤治疗,意味着能够让昔日的“医疗贵族”走下云端,以更先进的科技,更人性化的治疗方式,更低廉的治疗成本,让健康成果惠及更多大众百姓。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肿瘤放射治疗委员会常委,医院肿瘤放射诊疗中心主任潘绵顺介绍,“医疗设备的国产化,最终要落脚在让老百姓满意,应用成本低,并且普通百姓能消费得起。”
潘绵顺也指出,放疗器械单一卖设备的时代已经过去,应延伸高端设备的场景应用、放疗人才等系列产业链,促进放疗设备更多向基层临床一线投放和使用。与此同时,应该紧密嫁接现代科技,把“智慧医疗”嫁接到设备当中——如人工智能自动勾画系统——这样才能真正打破“人才壁垒”,促进高端设备下沉,从而真正造福临床医务工作者和更为广大的基层医疗患者。
鼓励国产放疗设备自主创新,让肿瘤治疗加速迈入“平民时代”已成众望所归。
未来,随着国产医疗器械逐渐提高竞争力,在更广阔的市场普及和应用,最终会落脚于让民族科技惠及百姓,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我是结尾分割线------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医疗领域的自主创新,成为两会代表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