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与胡超苏教授探讨鼻咽癌的生存现状与
2021-3-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11月28日,CSCO
东方头颈肿瘤论坛顺利举办,大会上,多名专家重点解读了CSCO头颈部肿瘤指南,精准治疗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等。为此,“ONCO前沿”特邀医院胡超苏教授详细讲解鼻咽癌的生存现状与治疗策略。
胡超苏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医院放射治疗科副主任
复旦大学鼻咽癌诊治中心主任
鼻咽癌首席专家
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前主任委员
上海医学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前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分别于年和年在美国WilliamBeaumont医院放射治疗科和MDAnderson肿瘤中心放射治疗科进修。主要从事鼻咽癌及头颈部肿瘤的放射治疗及综合治疗工作。
发表论文多篇。并获得中国抗癌协会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核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抗癌协会二等奖等。
Q1
您作为头颈肿瘤领域的领头专家,目前鼻咽癌治疗现状如何,还有哪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胡超苏教授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国内大型肿瘤中心所报告的5年生存率能够达80%以上,总体来看,其治疗效果比较令人满意,但远处转移是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减少远处转移的发生尤为重要。现阶段可通过对不同分期的患者采取分层的办法来降低远处转移发生率,由于近一半的淋巴结转移N3患者都会出现远处转移,应适当加强这部分患者的治疗强度。除远处转移外,复发也较为常见,不同复发部位的治疗方案也不尽相同,例如颈部淋巴结复发推荐手术治疗,原发灶复发早期可以手术治疗,相较于早期患者,晚期复发患者除接受常规放疗外,还要考虑综合治疗,例如免疫治疗+化疗或+放疗的结合模式,除此之外质子重离子治疗也将成为未来的的研究方向。
Q2
现阶段,放疗仍是鼻咽癌主要的治疗方法,对于初诊非转移鼻咽癌,不同分期的患者,放疗剂量如何把控?
胡超苏教授
目前,放射治疗的确是鼻咽癌主要的治疗方法,多学科综合治疗也主要是在放射治疗基础下进行的,不同单位选择的放疗剂量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差异。但基于NCCN和CSCO指南推荐,大部分医疗单位以70Gy6-7周为标准,我所在的单位也会根据原发灶分期来调整剂量,T1/T2患者为66Gy30次完成,T3/T4的患者为70.4Gy32次完成。此外,早前的报道的研究数据提出,放疗剂量与肿瘤控制之间存在着剂量效应关系,剂量的选择要结合化疗后肿瘤退缩程度,若肿瘤退缩不完全,可以适当增加剂量,但每个临床医生有各自的临床经验,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个体化分析。
Q3
目前多项临床研究正在进一步明确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方案再联合抗PD-1抗体的临床获益,您如何看待免疫治疗在晚期鼻咽癌的应用前景?
胡超苏教授
鼻咽癌与其他头颈部肿瘤不同的是,常常与EB病毒感染相关,侧面说明了免疫治疗的在鼻咽癌中的应用前景更大,过去鼻咽癌也被称作淋巴上皮癌,病理显示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这就意味着免疫效果会更好,同时,研究数据显示鼻咽癌中的PD-L1表达率可达88%-95%,足以见得鼻咽癌中的PD-L1表达率非常之高,进一步增加了免疫治疗的疗效。国内两线及以上的复发转移鼻咽癌应用免疫治疗的研究已取得了不错的成果,ORR在20%以上,有关一线治疗选用免疫治疗的研究也相继在开展,初步结果显示化疗基础上联合或不联合免疫治疗具有疗效差异,待最终结果公布后,我想会导致复发转移鼻咽癌的治疗指南发生很大的改变。正如上述所说,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总体疗效已经足够好,此基础上再想提高疗效,可谓是相当困难,但如何提高疗效与降低治疗的毒副反应同等重要,均应放在未来研究方向的队列中,免疫治疗能否提高T4、N3这部分疗效与预后较差的人群的疗效也有待日后探索。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帮助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领域最新进展。本平台对发布的资讯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合作联系邮箱:medical_live
talk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