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医二院宽仁好医生问诊专家丨杨镇洲

2025/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医以济世,术贵乎精”,医道乃至精至微之事。在重庆,有这样一群医术高超、笑傲“杏林”的“白衣侠客”。他们身怀绝技,白衣执刀,游刃在“骨”“肉”之间,降服病魔;行走在“医学江湖”中,护航一方百姓健康。上游新闻记者特别走进重庆医院,专门开设“问诊专家丨”系列专栏,寻找这群“白衣侠客”,探访他们的“特色绝技”。杨镇洲:“肺癌脑转移治疗”专家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都会感到焦虑甚至恐惧。但他们遇到了重医附二院肿瘤中心主任杨镇洲教授,便会安心不少。为了给患者提供个体化、规范化的精准治疗方案,延长生存期,他致力于肺癌脑转移前沿技术研究10余年,因此获得业内及患者一致好评。不少肺癌脑转移患者“粉丝”表示,“杨镇洲就是我们的‘守护者’。”肺癌脑转移患者坚持治疗16年后病灶竟完全消失年,40岁的李女士(化名)被确诊为早期肺癌,便在医生的建议下做了手术治疗,切除了肺部病变。本以为是肺癌早期,不用再面临其他治疗。谁知一年后,李女士的肺部肿瘤发生脑转移,焦虑抑郁的她又害怕要做手术、化疗,又担心没有治疗希望。庆幸的是,李女士在病友的推荐下,找到了擅长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杨镇洲。通过相关检查,杨镇洲确诊李女士的脑转移病灶只有一个,就为她精心制定了立体定向放疗方案。同时,基因检测发现,李女士EGFR基因的19号外显子缺失(19DEL)突变。既然找到了靶点,在李女士做完放疗后,杨镇洲就建议她联合靶向治疗药物吉非替尼进行治疗。通过综合治疗,李女士的病情逐渐得到控制。本以为病情不会再有进展,谁知6年后,李女士被发现肺部出现新发病变,大脑也有新发转移病灶。这次李女士感觉自己真的没救了。对肺癌脑转移诊治经验丰富的杨镇洲劝慰她,“靶向药物出现耐药性是常见的,你不要对治疗失去信心。”为了制定精准治疗方案,杨镇洲为李女士再次安排了基因检测,结果发现EGFR基因除19DEL突变外,还有TM突变。明确了病因,在综合评估病情后,杨镇洲给李女士重新调整了治疗方案。让人欣喜的是,靶向药物奥希替尼用上一段时间后,新发病灶都在缓慢缩小。年,杨镇洲调动到重医附二院肿瘤中心上班,李女士又跟随他到重医附二院就诊,一边接受治疗,一边监控病情。不知不觉10年过去,日前,李女士回院复查,杨镇洲告诉她肺部病变、大脑上的转移病灶都消失了。听闻消息,李女士激动不已,“感谢16年来杨教授为我精心治疗,还好自己没有放弃。”改善传统治疗局限性致力肺癌脑转移研究“临床上像李女士这样预后良好的病例,虽然比较少见,但还是存在的。”从年开始从事肿瘤诊治治疗,杨镇洲碰见的肺癌脑转移患者不计其数。杨镇洲介绍,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后者大概占了肺癌的85%左右。肺癌脑转移是指原发于肺的肿瘤细胞转移至脑实质或在脑膜组织播散种植,所形成的颅内占位性病变。以前,肺癌患者一旦发生癌细胞脑转移,大多数病人的生存期比较短,这与多方面因素有关。第一,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后,多发的脑转移是相对比较常见的,大概80%左右的脑转移患者是多发的脑转移,所以基本没有手术机会。第二,化疗药物不容易透过血脑屏障,也就是血药浓度可以杀死肿瘤细胞,但进入大脑的药物比较少,浓度比较低就不容易杀死肿瘤细胞,所以疗效欠佳。第三,单纯放疗可能有助于延长肺癌晚期患者的生存期,但只能延长5~6个月;如果不做放疗,一旦发生脑转移,生存期仅有2~3个月。由此可见,因单纯的手术、放疗、化疗的局限性,以往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生存期都特别短。为了改善现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年,杨镇洲开始致力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治,尤其是肺癌脑转移的机制研究。擅长破解各种难题让病人获得最优效果随着医学技术发展,肿瘤治疗进入精准治疗时代,除了手术、放疗、化疗,还有先进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因大多肺癌脑转移患者不能手术,那怎样联合运用治疗手段,让患者承受最小的痛苦,达到最优的效果,这非常考验医生的水平。”杨镇洲指出。临床上,肺癌患者确诊后,医生会安排做驱动基因检查,并根据结果分驱动基因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驱动基因阳性的肺癌患者更容易发生脑转移,比如EGFR基因突变,发生脑转移的风险是阴性患者的3.49倍;再如ALK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在初诊时,可能有30%-43%患者已经发生了脑转移。为了延长患者生存期,杨镇洲提出观点,“驱动基因阳性的肺癌患者,能否将靶向治疗联合放疗?”为此,他完成了ENTER研究,而且结果表明疗效有一定提高。对于ALK阳性的患者,目前医学已有一代、二代、三代靶向药物可供临床医生选择,那能否将靶向药物联合其他治疗,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期?为此,杨镇洲进行了数次研究,并在业内产生一定影响力。比如,他做过将一代靶向药物剂量加倍的研究,结果表明疗效可能会提高,还即将做二代靶向药联合化疗治疗的临床研究,甚至提出目前全世界没有标准答案的新观点,“肺癌患者脑转移后运用靶向二代药,是否需要联合放疗?”此外,他认为三代靶向药虽然疗效好,但如何甄别适宜患者,治疗要注意哪些问题,也对医生提出了要求。而驱动基因阴性的肺癌脑转移患者因不适宜靶向治疗,化疗疗效有限,目前医学侧重于放疗联合免疫治疗。但免疫治疗药物的球蛋白分子较大,如何增加血脑屏障透过率?为此,杨镇洲做了相关研究,指出先做放疗,尤其是全脑放疗,再联合免疫治疗,能提高病人疗效。就这样,为减少肺癌脑转移及防治复发,杨镇洲十年如一日地研究各种联合治疗方法,并积累了丰富的精准治疗经验,因此,慕名找他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看着肺癌脑转移患者生存期延长,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我有了继续探索的动力。”杨镇洲表示。专家简介》》》杨镇洲: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重庆医院肿瘤中心主任、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肿瘤放射治疗学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抗癌协会放射防护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委员、医院学会放射治疗学专业委员会鼻咽癌学组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分子靶向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门诊时间:江南院区专家门诊星期一、特需门诊星期四上午上游新闻记者向乔编辑:向娇责编:黄蔷审核:徐静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zcalo.com/byacs/10324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