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赔专家邱老师在理赔中坚持专业和客观,是
2021-8-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理赔专家访谈
INTERVIEW
理赔是一场规则与人性的博弈,然而中立才能更好地看清,坚持专业、坚持客观是对所有人更好的选择。
理赔专家邱老师
作为每天来公司最早的员工,邱老师常常一早就在工位上盯着电脑屏幕审核理赔材料。留着络腮胡、常穿T恤和工装裤的他,一张口却是一副温柔的嗓音。每每有人请教,他都会耐心细致地娓娓道来,仿佛没有他不懂的理赔问题。
在保险理赔领域的这十年,他曾在取与舍、情与理之间纠结,而现在,对于理赔,他终于找到了最坚定的立场。
1
取与舍
虽是东北人,邱老师却在海南读了大学。法学专业毕业后,他进入当地法院实习,如果不出意外,过了实习期、通过考试,他就可以留在这里。但实习期间,他发现自己的性格似乎不适合这里。于是放弃铁饭碗,来到哥哥所在的深圳,做出这个决定他至今未曾后悔。
来深圳后,他听从从事保险行业的哥哥建议,进入保险行业,没想到一做就是十年。他的保险之路始于一家传统保险公司的理赔调查员。
做调查员时,他负责理赔“疑难杂症”案件的调查工作。刚工作不久,他就接到一起令他记忆至今的案子,一对年轻父母的女儿因为感染突发深度昏迷,经医生评估预后不良,于是这对父母放弃了治疗。
孩子出生时,他们为孩子买过一份重疾险,因此来申请理赔。负责理赔的同事评估完材料后,以未达合同约定“持续使用呼吸机及其他生命维持系统96小时以上”建议拒赔。
(图片来源:pixabay)
作为调查员,邱老师看到这个案子时犹豫了下,因为孩子的深度昏迷情况是满足重疾险中对于深度昏迷其他约定的,唯独缺了呼吸机维持系统时间。为了解真实情况,他去往孩子家中。
简陋的出租屋内,孩子躺在床上昏迷着,小脸上罩着大大的呼吸面罩,手臂因为浮肿肿的老高。他们不敢回老家,因为“孩子可能就这两天了,经不起颠簸”。
孩子父母和邱老师差不多年纪,但气力早已被孩子的病耗尽。当问到放弃治疗,将孩子接回家的原因,孩子妈妈说:“她躺在ICU里,我们只能隔着玻璃远远地看着她,那么小的身体插满了管子,医生却说她可能撑不过去。我们实在不忍心再看着她受折磨了,想陪她走完最后一程。”
(图片来源:pixabay)
回到公司不久,邱老师接到了孩子妈妈的电话,说:“孩子走了。”短短四个字,语气中无尽的哀默和绝望,邱老师再也没这样将一句话记到骨子里。
最终,邱老师给这个案子的调查意见是“予以理赔”。领导随后找到他,让他拒赔,因为“万一被审查出来,这个责任你承担不了。”但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复审意见,因为他知道孩子医院耗着,就一定能满足理赔条件,但是为人父母,又怎么忍心看着自己的孩子满身插着管子离去呢?况且孩子都已经走了,任何限定疾病严重性的条款在死亡面前都黯然失色。
事后,公司的大领导请他去办公室“喝茶”,语重心长地和他说,“工作中应该理性,感情用事满足了个人的感性需求,赔出去的可是公司的钱。”作为新人,面对大领导的“嘱咐”,自认有理的他一声没敢吭。但他说理赔的决定,即使现在再做一次,也依然是同样的选择。
2
理与情
谈到这些年中让他最纠结的理赔案,邱老师沉默了一会,慢慢说起了萦绕在他心头6年的案例。
6年前的一天,邱老师接到一起寿险的报案。一位操着浓重方言的老人为自己刚过世的女儿报案。他的女儿刚做妈妈不久,却不幸罹患鼻咽癌晚期,发现患癌后不到一个月便过世了。
报案时,老人家的语气中无不透露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伤,邱老师也深受感染,为这位年轻妈妈的逝去哀悼,下意识想尽快结案,让老人家拿到理赔款,也算是一丝慰藉。
然而,在整理案件材料时邱老师发现,这份保险购买时,女儿已经怀孕7个多月,而这份定期寿险的健康告知中有询问是否正处于孕期。邱老师盯着这则条款出了神,是不是当时购买时没认真看健康告知呢?
犹豫再三,邱老师还是调查了这位女士在当地的医疗记录,看到结果时,邱峰陷入了比知道这个女人刚做妈妈就离世更大的悲痛当中。原来,这位女士在孕期刚开始就发现自己感染了EB病毒,在孕期5个月时,因鼻子有不适症状,医院做了鼻咽镜,鼻咽镜提示不明新生物,怀疑恶性肿瘤,建议立马切除活检。
但拿到这份鼻咽镜报告后,这位女士没有选择手术,而是给自己买了一份寿险,保额10万。
邱老师不敢想象这位女士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无视自己的安危放弃治疗,而是买了这样一份保险,希望给孩子和家人留下一份保障。然而,她并不知道的是,这份保险的理赔结论会是拒赔。
(图片来源:pixabay)
邱老师迟迟不敢打电话给这位女儿的父亲,他不忍心剥夺女儿留给家人的最后一份心意。但是,与内心斗争良久后,邱老师最终还是打了这通电话,告知老人按照规定拒赔的结论。
当被问到为什么最纠结这个案子?邱老师坦言:我曾为这个案子后悔过很久,但是现在看来自己当时做得没错。
3
加入好慧赔更中立看待理赔
从传统保险公司的理赔调查岗,到理赔管理岗,再到互联网保险公司的理赔复审岗,一路走来,无论是对保险理赔行业还是对自身,他都有了更深刻认识。
邱老师认为自己相比从前更成熟也更理性,他深谙作为刚入行的理赔人需要面临的纠结,但坚持专业和客观才是对所有人更公平、更好的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他选择成为好慧赔外邀的理赔专家。现在,他终于可以站在第三方的角度,更加中立地看待和处理理赔。
在好慧赔,他担任外邀理赔专家一职,经过理赔顾问评估后的案件会流转到理赔专家手中,理赔专家决定最终怎么来解决这个案子,而邱老师的原则是:能协谈的坚决不诉讼,实在不行再诉讼。
谈到协谈,他认为这是种博弈,自己更像是润滑剂,协谈成功后他会格外有成就感,“减少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像是维护了世界和平”。
(图片来源:pixabay)
区别于保险公司的流程化理赔,好慧赔的案子都是一案一议,最大限度了解当事人和案情。终于,他不再是那个夹在保险公司和客户中间的人,终于,他可以站在中立的角度,坦然协助客户与保险公司平等对话,维护各方合法的最大化权益。
邱老师也曾在工作遇阻时吐槽后悔进保险行业,不想再做理赔。但在实习生同事为大学毕业后的择业问题纠结时,邱老师则立马站出来说自己非常看好保险行业的发展前景,劝实习生考虑下加入保险行业。
谈到对在好慧赔所做的这份工作的看法,邱老师思考了一会说,专业、客观、中立的原则一直是我内心的一道理赔标杆,好慧赔平台的定位与我的认知不谋而合。我希望通过好慧赔这样角色的出现,可以推动行业正循环,让理赔难题消失。
从纠结取舍和情理,到坚定客观和中立,邱老师会继续在理赔路上无畏前行。
往期推荐
●被同行拉踩后,好慧赔真的好想撕...
●上班累了?进来吃会瓜!
●真实案例:保险公司说得没错,您的出险未达赔偿条件,真赔不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