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习一味中药海芋
2021-7-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01
名称
中药名:海芋haiyu别名:野芋头、广东狼毒、天荷、狼毒头、羞天草、隔河仙、观音莲。英文名:RhizomaMacrorrhizae。02
来源
天南星科植物海芋Alocasiamacrorrhiza(L.)Schott.的根茎。03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5米。茎粗壮,粗达90毫米。叶互生;阔卵形,极大,长30~90厘米,宽20~60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广心状箭头形,2裂,侧脉9~12对,粗而明显,绿色;叶柄粗壮抱茎。花单性,同株;花序柄粗壮,每一叶腋内约有2个,长15~20厘米;佛焰苞的管长3~4厘米,粉绿色,苞片舟状,绿黄色,先端锐尖;肉穗花序短于佛焰苞。雌花序长2~2.5厘米,位于下部;中性花序长2.5~9.5厘米,位于雌花序之上;雄花位于中性花序之上;附属体长约8厘米,有网状槽纹;子房3~4室。浆果红色。花期春末夏初。04
生境分布
生于山野间。分布于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湖南、四川、贵州等地。05
性状
干燥的根茎,呈椭圆形、长椭圆形或圆柱形,大小不一,长者可达90厘米,直径3~6厘米或更粗。有时可见未除尽的栓皮及环状的节和圆形的根痕。质坚实,横断面白色粉质,维管束呈淡黄色点状散在,内皮层环清晰。气微,味淡,嚼之发麻。06
性味
性寒,味辛。归心经、肝经、胆经、大肠经。07
功效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08
临床应用
用量3~10克。用治夏季感冒、痧气腹痛、呕吐腹泻、山岚瘴疟、赤白带下。外用治风湿骨痛、痈肿疔毒、瘰疬痰核、蛇虫咬伤。
09
药理研究
有治疗流感、鼻咽癌咽喉部放射反应等作用。
10
化学成分
含维生素B、抗坏血酸、烟酸、胆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等。
11
配伍药方
①防治流行性感冒:鲜海芋根状茎克,去皮洗净,切成薄片,大米克,食盐15克。混合入锅,急火炒至大米成棕黑色,加水毫升,煮沸2小时,过滤。预防:每日1次,每次服毫升,连服3天。治疗:每日2次,每次毫升。(《全国中草药汇编》)
②治感冒头痛身倦:(野)芋根用湿纸封好,煨热之,以擦头额及腰脊、前后心、手弯脚弯。可令人遍身顺适。(《岭南采药录》)
③治风湿骨痛:野芋头(切厚片)。先将樟脑少许置于芋片中央,用火烤樟脑,趁火未熄,速敷患处。(《文本中草药》)
④治痈肿,疮疖:(野芋头)鲜根茎适量。加酒30克捣烂,用(野芋头)叶包,煨热外敷。(《广西本草选编》)
12
使用禁忌
本品有毒,不宜生食。体虚者孕妇慎服。中医专长考核是目前国家政策规定针对有技无证中医人员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重要途径。想要有行医资格、合法行医,快来德达教育报名中医专长考核吧!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