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创新生物药领军企业

2020-9-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近期科创板有两家备受瞩目的公司上市,一家是医药行业比较有名的生物科技公司——君实生物,另一家则是国内半导体制造领域的顶尖企业中芯国际。

这两家企业都是所在领域比较头部的企业,但是上市以后都出现了超高的估值和上市后单边下跌的走势。同时这两家公司都有H股,两家公司的AH溢价分别为%和%。

上周三君实生物上市的时候,一早我就在小密圈和同学们讨论君实生物的上市。

亿元的估值,超过中国生物制药的估值,接近翰森制药的估值,已经不能用任何道理来解释,除了“疯狂”二字。而就是这样的估值,近期有好几个读者在后台留言,表示追高买入了......

这篇文章本应该写于君实上市前,但是记得当初神州细胞上市前夕,龙哥曾经写过一篇深度分析,最后的结论是公司质地一般,除非溢价率较低或者有一定程度折价才考虑,没想到还是有读者看了个标题就冲进去,然后亏钱了来喷龙哥。这也导致龙哥知道君实上市必然被爆炒的情况下不敢先写出来,结果没想到还是有读者第一天高位追进去了。

一方面我们要知道如何判断一家公司好还是不好,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很多投资者知道君实生物好,但只是道听途说,并不知道到底好在哪里,另一方面我们要明白如何判断一家公司的价值,如果价格脱离估值太远,比如像君实开盘价这样高估了几倍,结果其实早已注定。

类似的案例还有科创板第一家创新药企业——微芯生物,上市时候的元/股(对应亿元市值)截至目前来看当时的开盘价仍然是遥不可及的高位。

简单聊这几句,接下来我们还是重点来看看君实生物这家公司的质地如何,龙哥以前曾经给大家以港股的生物科技公司康方生物为例,写过一篇如何分析生物科技公司的研究方法,大家如何当时有认真的学习,其实是可以用到科创板生物科技公司的研究上的。

君实生物是一家注册地为上海自贸区的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是按照科创板上市第五套标准(市值不低于40亿元,至少一项核心产品开展II期临床)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也是继泽璟制药、百奥泰、神州细胞、天智航后第五家科创板上市的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

科创板对于此类亏损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的制度放开,为此类公司的融资和加快发展壮大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但同时对于我们投资者而言也要理性的看待和更加仔细的分析此类公司的价值。

虽然没有业绩导致其估值不受PE估值的限制,但同时其更难估值的特征、没有现金流以及新药研发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了不小的风险,所以虽然龙哥一直讲生物科技公司有巨大的投资机会和潜在回报率,但是不代表任何公司都值得投资,更不代表好的公司可以以任意价格去投资。

01

发行情况

君实生物注册地为上海自贸区,此前曾在新三板和港交所挂牌上市,本次A股科创板上市的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关于保荐人,我曾经专门和投行的朋友交流,能保荐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IPO以及有定价能力的投行并不多,中金公司是其中最顶尖的一个。所以大家也可以看到,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的保荐人几乎全部都是中金、中信、华泰联合等顶尖大投行。

IPO发行新股方面,君实生物本次在科创板发行股份0.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10%),原计划融资金额27亿元,实际发行价是55.5元/股,融资48.36亿元,科创板发行市值亿元。除了万股的战略配售股份锁定12个月/24个月以及万股配售股份锁定6个月外,目前的实际流通A股只有万股。

君实生物H股(代码.HK)最新价格为51港元/股,以当前汇率计算约为46元/股。而君实生物上市首日最高价为.4元/股,AH股溢价超过%不说,总市值更是达到了亿元,甚至超过了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复星医药等一众传统大型制药企业,其泡沫可见一斑。

也正是因为估值泡沫化明显,自上市以来公司股价出现了比较大幅度的调整,自上市首日最高价.4元/股,仅仅用了4个交易日就实现腰斩。这也是最近科创板的状态,超高的热度使得许多优秀的公司反而成为“散户收割机”,究其原因,我认为还是上周讲到的一点,就是大家要有对价值的判断能力。

高管及员工战略配售方面,公司高管及核心员工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参与了战略配售,一共认购了2.59亿元,其中董事长、总经理、数位副总经理和业务负责人在内的一系列核心高管都是少则一千万、多则三四千万的“真金白银”来认购,且需要锁定期12个月(虽然认购大概率是稳赚不赔的,但是2.59亿的高管战略配售还是能说明管理层信心的)。

募资用途方面,主要还是用于新药研发和产能建设,毕竟生物药的研发和生产成本都相对较高,这也是生物药企业的壁垒所在吧。

02

公司发展历史

君实生物成立于年12月27日,公司灵魂人物熊俊及其一致行动人熊凤祥于年1月进入公司成为公司股东,年5月改组成为股份有限公司并于年8月在股转系统挂牌上市,年6月完成合并上海众合医药。

年2月高瓴资本等一批机构参与公司定增,发行价为3.元/股,其中高瓴资本认购万股(约1亿元);随后在年10月乐普医疗等一批机构和个人参与公司第四轮定增,发行价为9元/股,乐普医疗认购万股(万元)。

年12月于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IPO发行1.59亿股,并行使超额配售权增发万股,发行价为19.38港元/股(约为17.73元/股),至今涨幅也已经达到%。

由于公司经历过多轮对外股权融资,公司的股权结构相对比较复杂,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为熊凤祥、熊俊父子,实控人及其他8个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占发行前总股本的27.70%。

上海檀英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公司总股本10.06%,背后为著名投资人林利军,另外前十大股东来看高瓴资本位列第五大股东,持股数量未发生变化,最新持股市值接近30亿元,获利近30倍。

公司实控人熊凤祥、熊俊父子在医药行业从业经历有限,这也是市场上对其有争议的一点,也就是认为君实生物相对信达生物可能有一些资本运作的属性,新药研发的纯粹性不及信达生物,不过即便是有这方面的争议,龙哥认为也不大影响君实作为国内头部生物科技公司的地位吧。

包括我们之前讲百奥泰生物,其背后控股股东是七喜集团,也是资本运作的好手,但是也不能就此否定百奥泰吧,当时我们也专门分析了百奥泰的核心技术人员。

至于君实核心技术人员,其中公司总经理、执行董事李宁曾任美国FDA任分部主任等职务;还历任SanofiGlobalRD,Bridgewater,NewJersey集团注册及医学政策高级总监、助理副总裁、副总裁等职务。

公司执行董事冯辉曾就职于阿斯利康子公司MedImmuneInc任科学家,公司副总经理张卓兵曾任南京先声药物研究院生物药物研究所副所长,公司副总武海曾就职于安进,公司副总姚盛曾任阿斯利康下属公司的资深科学家,等等。公司的主要高管大多有海内外头部药企从业经历。

员工结构来看,公司年员工总数人,相比年末的人大幅增长,港股上市和产品上市销售助力公司规模快速扩张。公司员工中30.82%为生产人员,29.2%为研发人员,10.2%为行政管理人员,25.33%为销售人员。

03

业绩表现

公司-年的营收分别为万元、万元和7.7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7亿元、-7.23亿元和-7.47亿元,年合并报表的资产负债率为32.50%。-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2.75亿元、5.38亿元和9.46亿元。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72亿元同比增长.7%,研发费用2.17亿元同比增长12%,归母净利润-2.2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减亏1.4亿元。

同时公司预计年上半年实现营收4.56-5.61亿元同比增长47.34%-81.28%,实现归母净利润为亏损6.81-5.63亿元,亏损相比去年同期接近翻倍,亏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研发费用继续增长,且当前储备的大量在研项目仍需要高额的研发开支。

对于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之前给大家讲过,财务分析的意义不太大,主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zcalo.com/byazz/10275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