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给抗癌病毒绑上烈性炸药包

2017-10-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中国科学家23日报告发现一种小分子化合物,能帮助抗癌病毒更有效地杀死肝癌细胞,其效果就好像给制导导弹绑上了“烈性炸药包”。这为治疗全球第二号癌症杀手——肝癌带来了新希望。

专杀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害的病毒被称为溶瘤病毒。世界上最早的溶瘤病毒报告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当时发现一名子宫颈癌患者在感染狂犬病病毒后,肿瘤随之消退。2005年,中国批准将溶瘤病毒H101用于治疗难治性晚期鼻咽癌,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官方批准的溶瘤病毒药物。

中山大学颜光美教授团队当天在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报告了在溶瘤病毒M1研究上取得的重要突破。M1病毒是1964年在海南蚊虫上首先发现的,它对人不致病,只在马和猪之间传播。2004年,研究人员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M1病毒可将大鼠身上的胶质瘤溶解掉。

为提升M1病毒的抗肿瘤效果,颜光美团队在筛选了数百种临床抗肿瘤小分子化学药物后,发现一类靶向内质网相关降解通路(ERAD)的小分子化合物能将M1病毒的抗肿瘤活性增强3600倍,而且对正常细胞没有毒性。颜光美团队将这种增效方式称为“精准增效”。

研究人员联合应用低剂量的M1病毒和这种增效剂,发现能将患人类肝癌的小鼠生存期延长一倍以上。在接近人类的食蟹猴上,M1和增效剂的联合应用也表现安全。

颜光美对新华社记者解释说:“我们可以形象地将溶瘤病毒M1比喻为自动锁定肿瘤细胞的制导导弹,而ERAD抑制剂的加入如同在导弹上绑定了自带筛选功能的烈性炸药包,强强联手,效果不言自明。”

至于这种增效剂是否合适配合M1病毒应用于病人,可通过检测ERAD通路中一个名为VCP的蛋白质来预测。具体来说,如果病人手术切除肿瘤组织上的VCP蛋白质高表达,则说明该病人适合此联合治疗方案,如若低表达则表示该病人不宜接受联合方案。在肝癌病人中,肿瘤组织VCP蛋白高表达较为常见。

颜光美说:“这些结果提示,将该方案应用于治疗在我国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且缺乏有效药物的肝癌具有巨大潜力,给难治的肝癌带来了新的希望。”

颜光美团队关于溶瘤病毒M1的临床转化研究获得中国国家“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的支持。现阶段,他们仍在进行新药申报前的临床前研究,并计划2018年申请临床试验批件。

(直接来源:中国生物技术网)

——欢迎阅读更多热门文章!——

肿瘤免疫疗法最新进展之理论篇:PD-1也许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走近以色列制药业纽约时报

美国的癌症难题:太多的药物试验,太少的患者!重磅

癌症,被重新定义!朝花夕拾,温故知新!欢迎欣赏药时代头条文章!

欢迎联系我们!drugtimes

qq.







































白癜风治疗中心
吉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zcalo.com/byazz/10253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