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鼻咽癌 > 鼻咽癌症状 > > 放射疗法资料

放射疗法资料

2017-4-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射线的种类:

粒子射线:电子线(β线)、α粒子、中子、负π介子、质子

光子射线:X射线、γ射线

按照LET(线性能量传递)(单位轨迹上能量传递水平)

低LET射线:X射线、γ射线、电子线

高LET射线:中子、α粒子、负π介子

电离射线的吸收剂量:

Gy(戈瑞,Gray)

1Gy=cGy=rad=1J/Kg

ICRU靶区的定义

GTV:大体肿瘤区,

是检查可见的肿瘤范围

CTV:临床靶区

=GTV+亚临床病灶

PTV:计划靶区

=CTV+安全边界

放射生物学中的四个R

放射损伤的修复(repair)

细胞周期再分布(redistribution)

再充氧(reoxygenation)

再增殖(repopulation)

放射敏感性的分类:

高度敏感:精原细胞瘤、白血病、恶性淋巴瘤

中度敏感: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非小细胞肺癌

低度敏感:大部分脑瘤、软组织肿瘤、骨肉瘤及恶性黑色素瘤

放射治疗方式:

外照射,或称远距离放射:放射源位于体外一定距离,集中照射某一处组织,是最常用的方式立体定向调强自适应

内照射,或称近距离放射:指放射源密闭后直接放在人体表面、自然腔道内或组织内

组织差值

放射治疗分类

根治性放疗--患者可生存较长时间,且无严重的后遗症

以下为放射治疗为首选根治疗法

1.颜面部皮肤癌

2.鼻咽癌

3.扁桃体癌、口咽癌

4.口腔癌(除齿龈癌以外)

5.喉癌

6.精原细胞瘤

7.乳癌

8.Hodgkin氏病

9.宫颈癌

姑息性放疗--以解除病人痛苦,提高生存质量为目的,如清洁溃疡、解除疼痛或压迫

对象:无法治愈的晚期癌症患者

目的:缓解症状,如止痛、止血、清洁溃疡,改善生活质量

姑息性治疗常见的指征:颅内转移(脑水肿)、食管阻塞、尿道/阴道出血、骨转移(预防病理性骨折、截瘫、止痛)

放射副反应

全身反应:恶心、呕吐、乏力、食欲下降

局部反应:因照射的部位而异

急性反应:放射治疗开始三个月内发生

后期反应:放射治疗开始三个月后发生

随访

治疗后2年内1-3月一次

2年以上3-6月一次

分割剂量:

常规分割放射治疗:1次/日,1.8-2.0Gy/次,一周5次

超分割放射:2次/日,1.1-1.3Gy/次,两次间隔6小时,总剂量较常规放射增加10-15%,总疗程与常规相似

(机理:抑制亚致死性损伤的修复

细胞周期同步化:更多细胞处于敏感时相氧效应:再充氧的肿瘤细胞对射线敏感)

加速分割放射治疗:2次/日或两次以上的照射;每次剂量与常规放射相似或稍低;总剂量与常规放射相似或稍低;总疗程较常规放射明显缩短

机理为肿瘤细胞在放射的疗程中存在加速再增殖,缩短疗程可以减少再增殖,从而提高疗效

“大分割”放疗:每周照射次数由5次减少为3次 或者维持5次/周,缩短疗程

放疗技术:

RT普通放疗

CRT适形放疗

IMRT调强放疗

IGRT影像引导放疗

ART自适应放疗

Stereotacticradiotherapy(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鼻咽癌

局部浸润及转移:病变上可侵及颅底,往下转移到颈部,(通过各壁侵犯相邻组织颅底颈椎口咽颈椎副鼻窦颞下窝)

随血运可转移至肝、骨、肺等重要组织器官

*临床表现:鼻塞、血涕(回缩性)、耳鸣、耳聋、头痛、面神经麻痹、复视;

*三大体征:鼻咽肿块、颈部肿块、颅神经麻痹

鼻咽癌的TNM分期

T:

T1:局限于鼻咽腔

T2:局部浸润

T3:颈A鞘区肿瘤侵犯、颅底转移、

单组颅神经损害

T4:前后组颅N同时侵犯,直接侵犯C1、C2

N:

N0:未扪及肿大LN

N1:上颈LN,d〈4cm,活动

N2:下颈LN,d:4-7cm

N3:锁骨上区LN肿大,d〉7cm,固定

M: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IT1N0M0

IIT2N0-1T0-2N1M0

IIIT3N0-2T0-3N2M0

IVT4N0-3T0-4N3M0

V任何T任何N+M1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目前鼻咽癌首选治疗手段.

照射范围包括:鼻咽颅底颈部.

放射治疗布野原则

1颅底或颈部(-)的,亦必须预防照射至50Gy左右

2颈部照射范围应比淋巴结转移部位多1-2颈区

全颈(-)则需照上颈

上颈(+)则需照至下颈

3放射中应调整照射野使脑干、脊髓受量在40Gy以下

放射时间剂量、分割次数及疗程分段

1放射总剂量与肿瘤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放疗目的及放疗后肿瘤消退情况有关

2在钴-60或高能量线照射时,根治量一般在cGy/7w左右

3分割剂量为0cGy/5Fx/1w

4为减少后期反应,增加放射治疗效果主张采用后加速或全程加速治疗

放射治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地位

1乳房保留手术后的根治性放疗: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率.

2高危患者乳房切除术后胸壁和区域淋巴结的预防性放疗

3无手术指征的晚期乳腺癌的放疗:部分新辅助化疗无效者可能通过术前放疗获得手术机会

4局部复发患者的放疗

5远处转移的姑息性放疗

放射治疗计划:

(1)根治放射治疗病人在放射治疗后可望获得长期生存。

(2)姑息性放射治疗其目的是为了减轻病人痛苦,照射范围较小,甚至可以不包括全部肿瘤。

(3)术前放射治疗常是计划性的,其目的是通过术前放射治疗,降低癌细胞活力或减少种植和扩散的几率;缩小肿瘤范围,提高手术切除率;杀伤亚临床病灶,降低局部复发率。

(4)术中放疗在手术直视下精确定位,针对肿瘤部位增加剂量并可保护周边组织。

(5)术后放射治疗在手术切除的范围不够广泛,手术可疑有局部残存肿瘤,该肿瘤对放射线有一定的敏感性。

放疗流程

1.依据患者的病情、病期确定治疗原则

2.治疗设计:包括确定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的耐受

量,TPS设计治疗计划,制作体位固定装置(如塑

料面膜、真空垫等)

3.模拟机下准确定位,并摄模拟定位片

4.在治疗机下拍摄照射野片,与模拟机定位片相

比较、核准

5.确定无误后,执行治疗

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白癜风怎么诊断
刘云涛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zcalo.com/byazz/10238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