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鼻咽癌放疗中放射性皮炎的中医药治疗

2016-12-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三、鼻咽癌放疗中放射性皮炎的中医药治疗

徐凱

鼻咽癌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时,放射线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无选择性地伤害正常组织细胞,引起局部组织器官的损伤。其中对放射野内的面颈部皮肤组织的放射性损伤在一部分患者身上表现比较明显,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严重者会被迫中断放射治疗,而且在中断治疗期间肿瘤细胞会发生反跳现象,加速再增殖并影响放射治疗效果。针对此种情况,如何最大限度地减轻放射线对皮肤的辐射损伤,减轻患者因为皮肤损伤而造成的痛苦,保证放射治疗计划的顺利完成,提高肿瘤放疗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放射性皮肤损伤一般被称为放射性皮炎。轻者表现为: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毛囊扩张或被破坏,皮肤粗糙或变皱,瘙痒、干痛和萎缩等,称为干性皮炎;重者表现为:皮肤起颗粒、增厚或红肿,或有丘疹、渗出,甚者出现皮损,称为湿性皮炎。

近十余年来放射治疗技术进展较快,放射治疗期间对正常組織的保護也有所进步,可较好的減少正常組織的照射體積和照射劑量,减轻诸如放射性皮炎等嚴重不良反应的產生。同时,放射治疗的护理人员对放射性皮炎的防护非常重视,常于每次放疗前后在放射治疗区域内外涂软膏或凝胶等来预防皮肤放射性损伤。也有为了提高预防效果,配合使用外涂中药水剂、膏剂等方法。同时对宣教工作的配合也非常重视,例如:①提供皮肤健康指导,保持放射野内皮肤清洁干燥,沐浴时不使用刺激性沐浴液,使用专用润肤露等。②出现皮肤干燥、瘙痒时,应该防止搔抓,指导患者可用指腹轻轻拍打瘙痒处,可通过读书、写作、思考或观赏电视等转移对瘙痒的注意力;有皮肤脱屑者忌用手撕剥,皮肤多汗者注意保持清洁干燥。③注意照射野内皮肤禁用碘酒、酒精等刺激性消毒剂,避免使用含有金属制剂的软膏涂抹局部皮肤。④另外,指导患者养成有规律生活起居习惯,摄取易消化清淡的饮食物,选用全棉柔软内衣,避免粗糙衣物摩擦;照射野皮肤可用柔软毛巾沾温水轻轻沾洗,禁用肥皂擦洗或热水浸浴;避免冷热刺激如热敷、冰敷等;除用电动剃须刀剃须以外,禁止用刀片直接剃毛发,防止损伤皮肤造成感染;外出时,应予遮挡防止日光直接照晒。

中医药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常常采取外涂、外洗等方法,如放射性皮炎轻者:外用花椒、白矾水清洗,外涂三黄软膏、地黄煎、全蝎膏等;皮损渗液者,可掺珍珠层粉以收敛生肌;放疗结束后也可外敷生肌玉红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有利于辐射损伤的恢复。

上述西医或中医治疗方法固然可以减轻放射性皮炎,但是,中医药治疗放射性不良反应的重点一直强调预防在先,针对放射性皮炎也是如此。放射性皮炎不发生,或发生的时间延后,或发生的程度减轻,都可以减少患者因放射性皮炎所产生的痛苦,使放射治疗计划顺利完成。那么,该如何防治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呢?在这方面中医肿瘤专业医生做了大量的工作,临床上也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中医学认为,放射性皮肤损伤是由于辐射对人体所产生的热辐射损伤,中医视其为热毒炽盛,反复照射以后进而引起热毒灼伤皮肤毛囊(玄府)、血络,耗伤津液,出现皮肤脱屑、红斑、干燥和瘙痒等;严重者局部阴津脱失或血络破损,出现皮肤干燥、增厚、蜕皮或溃烂渗出等,属中医学的烧伤范畴。防治方法如下:

1.中药辨证内服治疗:

针对热辐射的产生和对放射野内皮肤组织的破坏,中医会在整体辨证的基础上,针对局部采取“清热解毒,养阴生津”的方法来治疗。因为,中药的清热解毒作用可抵抗热辐射对皮肤的灼伤,即中医的“以阴御阳”;养阴生津可滋润并补充局部因热灼而伤耗的水分(津液、血液),修复受损组织细胞,即正气的修复作用。经临床验证,该方法可有效控制放射性皮炎的发生。

2.中药外涂、外洗治疗:

中医常常在内服中药的基础上,配合具有清热解毒、凉润滋养作用的中药制剂,采取外洗或外涂的方法来防治热辐射损伤-即放射性皮炎的发生。这种中药制剂外涂或外洗等治疗方法,经临床验证,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放射性皮炎的发生。临床常用的这类中药制剂较多:如,冰片外洗剂、滑石外洗剂、虎杖外洗剂和鱼腥草外洗剂等。

总之,预防放射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较之待其发生后再治疗,对患者和医生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一可以减轻放射治疗不良反应所带来的痛楚;二可以顺利完成整个治疗计划,获得好的治疗效果或治愈。同时,这种预防为主的治疗方法的实施,必须有医护人员和患者相互配合来完成。

以上供参考,并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西宁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看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zcalo.com/byazz/10225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