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改变临床实践陈明远教授谈远处转移
2020-10-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北京白癜风医院最好是哪家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陈明远教授团队于年率先开展了首个初诊转移鼻咽癌的大型III期临床研究,探索了化疗+放疗治疗初诊远处转移鼻咽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近日刊登在《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杂志,结果显示,化疗+放疗使患者的2年OS率提高了近20%,2年PFS率提高了近31.4%,有望改变目前初诊转移鼻咽癌的临床指南。为此,医脉通特邀陈明远教授,为临床医生分享了该研究的临床实践意义和鼻咽癌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
陈明远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鼻咽科副主任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年)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年)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年)改写NCCN等国际权威治疗指南4项
获得专利授权3项
医脉通:请您简单介绍下开展这项研究的背景和主要结果?我们从结果可以看出,PF(氟尿嘧啶+顺铂)+放疗组与单独系统治疗相比,2年OS率从54.5%提高至76.4%,2年PFS率从3.6%提高至35%,请您谈下2年OS率尤其是2年PFS率提高如此明显的原因是什么?
陈明远教授:大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年,来自美国和英国的两个团队分别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和《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两项临床研究,研究均证实,对于远处转移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全身治疗联合肾切除术,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这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对于已经远处转移的实体瘤患者,既往我们认为无需对原发灶进行根治性治疗,或者说局部治疗对患者总生存没有意义,仅是为了控制局部症状,然而,这两项研究改变了我们的观念:对于已经远处转移实体瘤患者,局部原发灶根治治疗亦能为患者带来总生存获益。第二,多项回顾性研究,也包括我们团队年在《癌症》杂志发表的研究显示,对于初诊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全身化疗联合局部区域根治剂量放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基于这些研究,我们同年开展了这项大型III期临床研究,旨在探索针对初诊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增加局部区域根治剂量放疗是否有临床意义,近期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杂志上,研究显示,在PF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的转移性鼻咽癌中,局部放疗联合化疗对比单纯化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预后,2年OS率提高21.9%,2年PFS率提高了31.4%。生存率获得显著提高的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对原发灶进行根治剂量放疗,可以直接杀灭肿瘤原发灶,显著降低患者的肿瘤负荷。另一方面,基于“种子土壤学说”,肿瘤的根源在于原发灶,原发灶被认为是“种子”,它会源源不断地向远处播散“种子”,若控制住原发灶,可能有利于远处转移病灶的治疗。我们这个研究亦证实了这一点。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化疗联合局部区域放疗相对于单纯化疗能显著降低远处转移灶进展率(54.0%vs68.3%)。医脉通:请您结合今年CSCO鼻咽癌指南更新要点,谈下您团队这项研究的临床实践意义?
陈明远教授:近期,马俊教授牵头制定的CSCO鼻咽癌指南发布,今年鼻咽癌指南的发布有重要意义,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全世界约40%鼻咽癌发生在中国,中国专家制定的中国指南代表了中国声音,具有重要意义;第二,与NCCN指南相比,中国CSCO指南更为详细,考虑到了临床实践遇到的细节问题,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今年CSCO鼻咽癌指南中,在复发/转移性鼻咽癌患者中,GP方案(顺铂+吉西他滨)是I级专家推荐(1A类证据),而PF方案(氟尿嘧啶+顺铂)为II级专家推荐(2A类证据)。年,张力教授团队在《柳叶刀》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证实,在复发/转移性鼻咽癌中,GP方案的疗效优于PF方案,在该研究中,PF方案中顺铂剂量为80mg/m2,氟尿嘧啶剂量为mg/m2/d。我们知道,化疗的疗效与药物和剂量强度相关。我们这项研究亦使用PF方案,其中顺铂的使用剂量为mg/m2,氟尿嘧啶剂量为0mg/m2/d。PF方案剂量提高后,客观缓解率明显提高达到83.8%。因此,我们团队亦在开展另一项研究,以继续探索在初诊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治疗中GP方案对比PF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该项研究结果,为初治远转鼻咽癌的局部区域根治剂量放疗提供了I类循证医学证据,化疗+放疗有望改变目前的临床指南,成为初治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医脉通:未来,对于转移性鼻咽癌的治疗,还有哪些问题要解决,研究方向是什么?
陈明远教授:首先,远处转移是鼻咽癌最重要的死因。我们这项研究主要针对初治远处转移鼻咽癌,研究显示,在全身化疗达到CR或PR的患者中,增加局部区域根治剂量放疗可显著提高患者总生存率,这为这部分化疗敏感患者使用全身化疗+放疗提供了I类循证医学证据。但是这个研究还远远不能解决鼻咽癌转移的问题。例如,针对继发性转移鼻咽癌,其大部分局部和区域病灶控制良好,然而,远处转移病灶,特别是寡转移病灶是否需要进一步根治治疗,需要进一步探讨。同时,针对转移鼻咽癌,如何进一步优化化疗方案,以及联合靶向和免疫治疗药物是否有效。从转化医学角度看,患者为何会发生远处转移,转移之后的生物学行为如何,以及鼻咽癌转移发生发展机制的阐明,以从源头上预测或杜绝其转移,这些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推荐阅读
1.JAMAOncology中国之声
2年PFS率提升逾20%:陈明远教授团队力证转移性鼻咽癌治疗新方案
2.CSCO头颈部肿瘤指南更新要点
3.首部CSCO鼻咽癌诊疗指南重磅发布,一文速览要点解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