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浅析鼻咽癌的调强放疗及注意事项

2018-4-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尽管全球范围内,鼻咽癌不属于常见恶性肿瘤,但其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在北非和东南亚地区属于常见肿瘤。鼻咽癌的发病年龄大多在40岁~6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

而我国却是鼻咽癌的高发国家之一。流行病学数据表明,由于人口基数原因所致,全世界约80%的鼻咽癌都发生在我国,且明显呈现出南高北低的地域差异,我国南方沿海地区鼻咽癌的发病率在世界居于前列。

作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资料表明:鼻咽癌用单纯放射治疗,总的5年生存率已达到53%左右;早期鼻咽癌,无鼻咽腔外侵犯、无颈淋巴结转移者,治后5年生存率可达80%~90%。即便是晚期病人经正规的积极治疗,仍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病人获得5年以上的生存期。所以鼻咽癌经过放疗一般都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随着科技发展,放疗技术在不断地改进,从以前的身上画框框到二维适形,再到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目前已经开展的调强放疗和IGRT放疗,放疗的科技更是有了质的飞跃。其中调强放疗被公认为是鼻咽癌放疗的最佳方法。

我院目前开展的调强放疗是一种新的放疗技术,它利用CT模拟及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的功能,建立起肿瘤组织及周围危及器官的直观三维图像,可以更准确的照射肿瘤区域和更好地保护周围危及器官;同时采用逆向计划系统,对设定的肿瘤及需要保护的危及器官进行剂量设定和优化,并且通过物理补偿器、静或动态光栅等等专用工具调节射线,使得高剂量区域与肿瘤体积一致。研究表明提高肿瘤照射的准确性、增加肿瘤的照射剂量以及缩短疗程时间可提高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调强放疗不仅使得肿瘤位于高剂量区域,同时也可以使得正常组织剂量很低。通过对我院所治疗数百例鼻咽癌患者的调强放疗,可以发现不仅调强放疗病人的肿瘤局部复发率要低于普通放疗;更重要的是口干、张口困难、颈部纤维化等毒副反应也明显低于常规放疗。

适形放疗使高剂量分布区与肿瘤区的三维形状的适合度比常规外照射大有提高。病人在放疗前应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做好洁齿、拔去龋齿残根、移去金属牙冠、保持口腔卫生;及时治疗头颈部的感染病灶;戒烟酒、防感冒、改善全身情况。

当然,象所有的治疗方法一样,放疗过程中也会出现像口干,张口困难等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虽然有的不良反应可能会一直伴随着你,但是经过功能锻炼是可以改善的。口干没有好办法,就要杯子不离手,要时常喝口水,含在口腔,缓解粘膜干燥。张口困难是由于放疗后关节,肌肉等纤维化引起,要加强张口练习和含瓶塞练习,可以每天在家没事的时候把瓶塞含在嘴里,含半个小时就取下来休息半个小时,然后再练习。张口锻炼要把嘴尽量长大,每天练习一千次。

由于鼻咽癌患者受其疾病的影响,心理负担重,食欲差,抵抗力低,所以要指导家属鼓励患者进食,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豆类、牛奶、木耳、胡萝卜等。同时让家属要为患者创造一个清洁、舒适的进食环境,注意色香味,为患者提供可口的食品,为患者提供丰富的营养。具体应注意:饮食均衡,多食蔬菜、水果。鼻咽癌放疗、化疗期间的饮食,应该容易消化、新鲜美味,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的营养物质,如海带、紫菜、龙须菜、海蜇等。经常口含话梅、橄榄、青梅、无花果等,可刺激唾液分泌,减轻干燥症状。

另外要谨记的是以下患者不适宜食用的:少食用咸、熏、烤、腌制品。戒烟酒,忌食辛辣刺激食物。不宜进食过于干燥、粗糙食物。

在这里,我根据以往的临床经验和患者的反馈,给广大患者朋友推荐两个膳食调理的常用配方:1

无花果炖肉:配方:鲜无花果g(干品60g),瘦猪肉g

方法:分别洗静切块,同入锅中加水适量,加调料适量,煮至肉烂,喝汤吃肉。

功效: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口干咽痛,有健脾和胃、消肿解毒作用。

2

山药莲苡汤:配方:山药30g、莲子(去心)30g,薏苡仁30g,

方法:加水适量,慢火炖熟,加白糖少许,每日1次,量部限,连服15天。

功效:治疗各期鼻咽癌属脾虚者,有健脾益气,清心安神之效。

放射治疗结束后,医院复查。恢复期内须注意饮食调理,注意劳逸起居,预防感冒、感染。须注意保护放射区的皮肤免受刺激或外伤,重视心理康复与体能康复,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适当参加社交活动。

过好每一天,每一秒,

做个容易满足的人,

努力去发现生活中的快乐幸福!

供稿:史玉树责任编辑:王莉编辑:韩霄鹏

目前+人已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澳门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zcalo.com/byazl/10258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