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或迎分期标准调整,部分降期患者

2025/1/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我国每年新发鼻咽癌病例占全球的47%,华南地区尤为高发。鼻咽癌诊断中的临床分期对评估肿瘤进展程度、制定合理治疗策略至关重要。1月19日,记者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以下简称“中肿”)获悉,由该中心马骏院士团队牵头的一项多中心分期研究结果,首次针对现行国际通用的鼻咽癌临床分期系统提出修订建议,部分“降期”患者将豁免高强度化疗。该研究成果有望被新版分期系统采纳,指导未来全球临床治疗。据了解,迄今为止,第八版AJCC/UICC鼻咽癌分期标准已应用七年。在此期间,鼻咽癌的影像评估技术(如核磁共振、PetCT的应用)及治疗策略(如早中期患者豁免同期化疗、放疗中重要器官的保护等)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且有了显著进步和发展,极大改变了患者的预后。现行的鼻咽癌临床分期系统已经不适用目前鼻咽癌诊疗的需要,亟须更新和完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马骏院士团队牵头,联合其他鼻咽癌高发地区的医疗机构,包括广西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共5家单位共同完成的来自真实世界的多中心临床数据分析。研究共纳入了例初诊非转移性鼻咽癌患者,初诊转移性鼻咽癌患者。鼻咽癌的临床分期系统依据患者原发灶(T)、淋巴结转移(N)、远处转移(M)范围分层。该项研究对鼻咽癌临床分期提出修改建议。一是建议将轻度颅底骨质受侵降为T2,这部分患者或可豁免高强度的化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早期颅底骨质受侵的T3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1.9%,显著优于其余T3患者(88.8%),且与T2患者相似(91.5%)。二是建议严重颈部淋巴结包膜外侵升级为N3。研究发现,颈部严重淋巴结包膜外侵(即3级包膜外侵,肿瘤突破淋巴结包膜侵犯淋巴结周围邻近结构)患者往往临床预后较差,治疗后极易发生复发转移。三是建议进一步按远处转移灶个数和有无肝转移将M1分为M1a和M1b两期。这是因为对于转移性鼻咽癌,初诊超过3个远处转移灶或存在肝转移的患者预后明显低于其他初诊转移患者。故而,四是建议将非转移性鼻咽癌定义为I-III期,转移性鼻咽癌归为IV期。其中,T2N0亚组患者的预后因明显优于T1-2N1亚组患者,与T1N0亚组无明显差异,故而推荐将T1N0及T2N0合并成新的IA期,T1-2N1定义为IB期,原第八版的III期和IVA期分别调整为II期和III期,M1a和M1b患者分别归为IVA和IVB期。据介绍,同AJCC/UICC第八版分期相比,该新版分期系统在风险一致性,风险差异性,预后预测效能以及样本均衡程度方面有明显提升。这项研究成果“EBV相关鼻咽癌第八版TNM临床分期修订”已于1月18日在线发表于国际顶尖肿瘤学期刊《癌症细胞》。文

记者陈辉通讯员文朝阳陈鋆赵现廷郑敏珊图

由医院提供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zcalo.com/byayy/10323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