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癌朋友两年记
2020-10-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一、缘起
18年的5月初某天,我刚洗完澡,妻子发现我左侧脖子有个包块。因为第二天要去深圳出差,我说这个不疼不痒,没什么不舒服的,先观察下,医院瞧瞧。深圳出差的时候没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有一天跟同行的小伙伴讲起这个包块,他的话让我第一次对这个朋友有认识了。他说鼻咽癌可能会导致颈部淋巴结肿大,他父亲得过这个病,让我回去要重视下。想不到后面竟然一语成谶,我和它交上朋友了。
二、相识
回到武汉,周六就和妻子离医院就诊。刚开始挂的是普通外科,医生摸了一下觉得不对,让我转去耳鼻喉科。在耳鼻喉科,医生开了头部和胸部CT。CT显示鼻咽部有新生物,要安排鼻咽镜,医院这个检查做不了。妻子挺担心的,她在我出差期间网上查过,不痛不痒的包块不是好东西。于是我们第二天决定医院,毕竟那边的耳鼻喉专业一些。正好有个鼻咽肿瘤相关的专家坐诊,他看了下片子,摸了一下,就安排做了一个鼻咽镜。做完把结果给他,他让我出去,要单独给妻子说。这个电视剧般的桥段往往预示着不好的结果。后来看到妻子哭着走出诊室,她说鼻咽癌的可能性很高,要马上安排住院活检。一旁的儿子也说,妈妈哭了,他还小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回家我开着车,全程大家都沉默不语。一到家里,把儿子支开,我和妻子忍不住抱头痛哭,压抑的情绪终于爆发了。我说我的愿望就是看着孩子长大,陪你慢慢变老,我们会战胜它的。
第二天安排住院,然后就是手术活检,第一次进手术室,里面凉飕飕的。医生一打麻药,醒来就说可以推去病房了。然后就是等待病理结果,因为之前医生已经说了大概率不好的预期,良性的可能性较小,所以最终结果一出也没太多的意外。这算是真正跟这个癌朋友相识了,互换信息,后面就要正式交锋了。
三、交锋
病理确诊后,医院的肿瘤中心,然后就是PET分期,制定治疗方案。又是第一次躺在PET-CT这种高端的仪器上,扫一把半个小时差不多1万块,而且全部自费。结果是癌朋友除了鼻咽和颈部淋巴结,还没在其他地方安家。医生说没有远端转移预后还好,我这种鼻咽癌三期5年的OS(生存率)可以达到80%左右,看到网上有战友说这个是幸福癌,还比较安心,当然比不了甲状腺癌这种已经踢出重症的行列。
其实鼻咽癌是一种中国特色的癌症,特别在广东地区高发,也称广东癌,文献说是因为该地区的人群中有种eb病毒基因诱发这个概率较大。事后我分析为什么会跟它交上朋友。可能还是基因突变,自身免疫能力不够强大,中头彩了。治疗这个最有经验医院,据说世界领先。现在治疗方案也比较标准化,战友说就像治疗一个得花几个月的大感冒一样,医院医院肿瘤科就可以治疗。鼻咽部结构复杂,血管密布,一般不采用手术治疗。鼻咽癌细胞是对放射性非常敏感的一类细胞,所以主流方式是对肿瘤进行根治性放疗,然后加上前期的诱导化疗和中间的同步放化疗。
医生给我的方案是,前期3个周期诱导化疗,然后33次放疗,放疗中2次化疗同步。正式治疗差不多到了6月份,在医院剃了头、手臂埋了PICC输液管,避免化疗药损坏血管。化疗一个周期是21天,第一周两天上化疗药,然后3天营养护胃护肝的药。一般打完化疗药第二天人就开始有反应,身上乏力,发热、酸疼,想吐。大概几天后基本就可以恢复正常,期间要注意营养,吐了也得想办法吃进去,避免白细胞过低中止治疗。年轻人底子好一点,所以对化疗的耐受是强一些。后来就进入放疗阶段,是比较艰苦的阶段。放疗是一周五次,每次几分钟,期间颈部皮肤会溃烂,口腔和咽喉会溃烂,吃东西像吞刀片一样,而且同期化疗又让肠胃想吐,每天吃饭就是一场战争,想着自己的嘴巴是一个破壁机,吃之前先用点麻药漱口水,然后赶紧把食物吞进去,摆好姿势防吐。中间同步放化疗的时候有一次吐的脱水,恨不得把胃都吐出来,去医院补液慢慢恢复了。治疗期间,我身体比较虚弱,妻子每天开车负责接送,车上听着悠扬的民谣,看着滚滚长江水,时间过的好慢。终于在9月份,全部治疗结束,医生说可以定期来复查。
差不多三个月的交锋,我的这位癌朋友,可能被全部击退,也可能暂时潜伏着,与他相处可能是个长期的过程。
四、回探
治疗完回家后,身体修养大概三四个月,味觉逐渐恢复。期间因为放疗导致的耳闷、鼻塞、口干等后遗症可能会持续比较久,所以恢复也是个长期的过程。19年又开始投入到工作中去。生病后自己也想通了很多事情,多点时间陪陪家人。公司对我也很照顾,期间不安排出差、可以早点下班。于是只要有空就带家人出门走走,爬爬山,去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平常在家里维持一个中等强度的锻炼,比如健步走,室内自行车,增加心肺功能。19年圣诞节后感冒了一次,导致支气管扩张住院,在住院期间就听说武汉发现一种不明肺炎,想不到后面竟然是影响全球的新冠肺炎。年上半年基本困在家里,特别是2-4月份,生活补给全部靠外送。那段时间武汉人民困在家里还是有点压抑的,还好最终抗疫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人们可以正常购物、就医、锻炼了。
今年三四月份,可能是自己在家伏案太多了,背有点不舒服,觉得是颈椎病,于是网上买了一把好点的椅子,然后辅助一些康复训练。好像见效不大,内心还是有点担心,疫情后可以看医生,然后5月份去复查了一次,骨扫描只是怀疑让继续观察。后来背痛未见好转,7月份去看骨科,医生安排做了CT和磁共振,终于发现疼的原因是背上有个小包块,侵犯到胸椎了。于是赶紧找肿瘤科医生,开单子复查PET,高端扫描又来了一次,基本上已经确诊骨转移了。
想不到时隔两年,癌朋友又找上门来了。平静的生活再次因为它的来临而打破。癌症病人治疗完复发转移就像一把利剑悬在头上。这个就像墨菲法则,担心什么,什么就来。命运有时候就是这样,经常跟你开玩笑。你以为是80%的大多数,想不到掉到了另外的20%,怨天尤人没什么用。这一次真的来了,反而心里豁达了一些,没有那么惧怕,来都来了只能向前看。提升自身免疫系统能力的饮食、心态和锻炼要植根一生,不要有任何的侥幸心理。听从医生的建议积极治疗,调整好心态,准备好体力。
抗癌路上不免有一城一池丢失,把握好自己,跟这位癌朋友来场持久战。下周新的一轮的治疗又要开始,是为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