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ldquo偏爱rdquo广

2020-7-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皮肤白癜风诊治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恶性肿瘤俗称癌症,是我们人类健康头号“杀手”。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与科学治疗,是抗击癌症的最好方法,因此迫切要求广大民众掌握防治肿瘤的相关健康科学常识。鼻咽癌高发于中国广东,俗称为“广东瘤”或“广东癌”,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被冠以地域之名的癌种。鼻咽癌如何防治?下面有请我们广东省鼻咽癌防治科技教育基地的形象代言人——“象博士”为大家讲解吧!

基地LOGO“象博士”卡通形象

鼻咽癌是什么?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简称NPC)是来源于鼻咽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通常恶性度较高,生长速度较快,疾病较晚期容易发生远处转移。鼻咽部到底长在哪个位置?鼻咽部虽然藏得很深,但却也容易被找到。鼻腔一直往后方,咽喉一直向上走,两条线在颅骨底部交接的位置便是鼻咽部。鼻咽癌=“广东癌”?全球鼻咽癌以广东最为高发,故鼻咽癌被俗称为“广东癌”。早年数据统计全世界约80%鼻咽癌发生于中国,而中国近60%鼻咽癌发生于广东省,广东地域称谓由此而来。由于高发于华南地区,鼻咽癌也被一些学者冠以另一个威猛的名字——“华南虎”。说粤语的人群鼻咽癌发病率最高,那是不是粤语的特殊发音导致鼻咽癌高发?其实这种观点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象博士认为大家不妨这样理解,说粤语的人,刚好是属于同一族群,具有比其他人群在遗传相关性、生活习性及环境因素方面具有更高的鼻咽癌易感性。也就是说,讲粤语人群鼻咽癌高发,究其原因不在于讲粤语本身,而是人群具有的基因特征、生活习惯及外在环境等因素。为什么会得鼻咽癌?一、遗传易感性鼻咽癌发病跟高发区人群某些染色体上的基因特点有一定关系,有相应特征人群更为容易受致癌因素的攻击而诱发鼻咽癌。但是象博士提醒大家,鼻咽癌不是遗传病!二、EB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相关验血检查结果阳性,提示鼻咽癌发病风险增加。但迄今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证实EB病毒是导致人类鼻咽癌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三、环境饮食因素不健康的饮食及生活习惯习惯,如吸烟、过多吃腌制食品;厨房油烟(尤其是烧烤煎炸油烟)污染等。鼻咽癌发病有什么征兆?鼻咽癌早期发现的治愈率通常在90%以上。知晓鼻咽癌发病征兆很重要。一、涕血(或回吸性涕血)吸鼻子后从口中排出的鼻涕带血丝或晨起第一口痰带血丝,这叫回吸性涕血。有时也可能表现为鼻子流涕带血丝或直接鼻腔出血。二、耳鸣、耳闷或听力下降多发在一边耳朵或先发于一边后进展到另一边,你可能会听到类似蝉叫、火车的隆隆声或其他声音。耳朵有时候会觉得闷胀,听力也可能会下降。三、进行性鼻塞一般先出现于一侧,后累及另外一侧,少部分也可两侧同时出现。症状总体呈加重趋势,或短时间好转后又再加重。四、颈部肿物最常发生于上颈部,尤其是耳垂下方的下颌骨拐角处。颈部(包括上、中、下颈部)淋巴肿大是全身癌症的常见征兆,经常不合并疼痛,但出现后不容忽视。五、头痛及脑神经侵犯鼻咽部上方为颅骨底部,后方为颈椎。肿瘤往上侵犯颅底部或向后侵犯颈椎骨,则可能可能会出现头痛或颈部疼痛。如果再往上侵犯脑底部的神经系统,则可能导致喝水呛咳、看东西有重影、眼球运动障碍、面部麻痹感、上眼皮下垂、伸舌偏斜等各种异常表现。鼻咽癌有哪些筛查措施?目前有三种方式供大家选择:01EB病毒相关验血检查主要有EB两项(常用VCA-IgA与EA-IgA)和EB病毒DNA定量检查。02鼻咽镜检查可分为间接鼻咽镜与直接鼻咽镜。直接鼻咽镜比间接鼻咽镜观察诊断准确性更高。发现异常则应考虑行鼻咽部病理活检(即内镜下钳取少量组织送病理检查)加以确认。03核磁共振(MRI)或CT检查如果有前述鼻咽癌相关的不适表现,尤其是EB病毒验血结果异常,建议行鼻咽镜检查,必要时需考虑加MRI或CT检查(MRI早期发现效果优于CT)。如何预防鼻咽癌?针对遗传易感性及EB病毒感染目前尚无有效预防发病方法,因此预防鼻咽癌发病的方法主要针对于环境饮食治病因素方面,其措施主要包括:①禁止吸烟或严格控烟;②控制厨烟污染,减少烧烤、煎炸等高油烟的烹饪方式;③减少摄入亚硝胺类化合物含量过高的食物,如咸菜、咸鱼等。鼻咽癌可以被治好吗?在众多癌症当中,鼻咽癌总体治愈率较高:早期患者治愈率可达90%以上;中期约在70-90%之间;较晚期患者只要没有发生肝、肺、骨等远处转移,仍有50%左右的治愈机会。所以确诊为鼻咽癌后,应尽早积极接受治疗,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期。来源:广州医院日期:-05-01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zcalo.com/byayy/10272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