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姿势图解250年人类抗癌史

2018-3-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来源

医联道MEDLINK

据资料显示,全中国每6分钟就有一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有人成为癌症患者,每七到八人中就有一人死于癌症。未来10年,中国的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将继续攀升。目前癌症已成为人类健康第一杀手,人们无不“谈癌色变”。

尽管数千年前,人类就已经认识到癌症的存在。但囿于技术所限,直到工业革命爆发,人类在抗癌研究上才逐渐取得突破性成就。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近年到底在人类抗癌史上有了哪些进展?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抗癌历史中那些里程碑式的突破:

年:发现烟囱煤烟诱发鳞状细胞癌

英国外科医师PercivallPott发现,长期暴露于烟囱煤烟中,会引发烟囱清洁工阴囊上的鳞状细胞癌。他的报告第一次把癌症的发展与环境的作用相联系。

年:发现炎症与癌症联系

德国医学家RudolphVirchow在癌变组织中识别了白细胞,首次将炎症与癌症联系了起来。RudolphVirchow还提出了“白血病”的概念,首次提出“白血病”与患者血液中白血球数量过多有关。

年:首次用根治性乳房切除术治疗乳腺癌

美国外科学家WilliamHalsted首次使用根治性乳房切除术治疗乳腺癌。直到20世纪后半叶之前,这一外科手术一直是治疗乳腺癌的标准操作。

年:发现X射线

德国物理学家WilhelmRoentgen发现X射线,第一张X光照片拍摄的是伦琴妻子的一只手。

年:发现放射性元素镭钋

居里夫妇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和钋,几年之后,镭开始被用在癌症治疗中。

年:瘤癌变单细胞染色体损伤

德国生物学家TheodorBoveri通过海胆卵实验提出癌症成因的内源性假说,提出瘤癌变由经历染色体损伤的单细胞引起,染色体改变导致细胞分裂失控,并由此形成癌症。

年:首次使用放射治疗治愈癌症

S.W.GoldbergandEfimLondon使用放射性元素镭来治疗两名患有皮肤基底细胞癌的病人,最后癌细胞被根除。

年:提出“免疫监视”假说

德国科学家PaulEhrlich首先提出,免疫系统在不停地巡逻并摧毁新生的癌细胞,这种观点就是著名的“免疫监视”假说。直到今天,这一理论还在促使科研人员研究如何利用免疫系统自身的力量对抗癌症。

年:鸡患癌症

美国生物学家PeytonRous发现一种在鸡体内引起癌症的病毒——劳氏肉瘤病毒,证明一些癌症是由传染性病原体引起的。

年:证明化学物质可以致癌

日本癌病理学家山极胜三郎和市川厚一通过向白兔耳壳上长期反复涂擦煤焦油,诱发兔子患皮肤癌,成为世界最初的人工癌,其后也在小白鼠身上试验成功。该实验证明化学物质可以致癌。

年:发明巴氏涂片

希腊科学家GeorgePapanicolaou发现,宫颈癌可以通过在显微镜下检查阴道细胞被检测出来。这一突破性发现引导了巴氏涂片检查的发展,该方法可以在癌变前,检测和去除异常的宫颈细胞。

年:提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英国医师DavidH.Patey提出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倡言保留胸大肌,仅割除乳房胸小肌及腋窝淋巴结,可以不损及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因此年代以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成为乳腺癌的标准疗法。

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成立(下称NCI)

由当时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签署法律,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成立。

年:乳房保留手术加术后根治性放疗

GeorgeKeynes提出,可以使用乳房保留手术,外加术后根治性放疗技术治疗乳腺癌。手术切除肿瘤后,将含有放射性元素镭的长针插入受感染的乳房和相邻的腋淋巴结附近,达到放疗作用。

年:激素疗法

美国医学家与生理学家CharlesHuggins发现,通过切除睾丸减少睾酮分泌或者使用雌激素,可以缓解前列腺肿瘤。这种激素处理(激素治疗),后来成为治疗前列腺癌的主要方式。

:抗代谢物

美国儿童医生、“现代化疗之父”SidneyFarber表示,通过使用抗代谢药(一种叶酸衍生物)氨喋呤可以暂时缓解儿童急性白血病。抗代谢药物因为在结构上与细胞代谢所必需的重要的化学物质相似,而阻断这些重要的代谢过程,进而导致细胞死亡。

年:FDA批准用氮芥治疗癌症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氮芥治疗癌症。氮芥属于烷化剂,通过化学修饰DNA来杀死细胞,是最早用于临床并取得突出疗效的抗肿瘤药物。

年:提出吸烟与肺癌有关

年5月,ErnstL.Wynder医生和EvartsGraham医生在美国医师协会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吸烟与肺癌有关。在接下来的14年里进行的研究确认了吸烟与肺癌的关系。

年:第一次彻底根治人类实体瘤

RoyHertz与华裔美籍科学家李敏求通过化疗的方法使用甲氨蝶呤治愈了一名患有绒膜癌的患者,这也是医学史上第一个人类实体瘤完全治愈的病例。

年:联合化疗

NCI的研究员EmilFrei,EmilFreireich和JamesHolland及同事证明了结合使用6-巯基嘌呤和甲氨蝶呤可以部分或者全面地缓解症状,并且延长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寿命。

年:发现“费城染色体”

两位美国费城的科学家PeterNowell和DavidHungerfor在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癌细胞中发现了非常小的染色体——“费城染色体”,即细胞的9号染色体长臂与22号染色体断臂进行相互易位。95%的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被检测出有费城染色体。

年:对吸烟的







































吡美莫司乳膏治白癜风效果如何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里去最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zcalo.com/byayy/10257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