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香港名人陈木胜导演因鼻咽癌逝世,这种

2020-10-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年8月23日,香港著名导演陈木胜因鼻咽癌不幸逝世,终年58岁。

年8月27日,香港金牌配角演员成奎安因鼻咽癌不幸逝世,享年54岁。

时隔11年,依旧是香港,是巧合还是必然?

鼻咽癌是发生于鼻咽部的恶性肿瘤。数据统计显示,广东/香港地区发病率高居全球第一。

世卫组织调查表明全球40%的鼻咽癌发生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因高发于我国广东、广西、湖南及香港、澳门等地区,又被称为“广东瘤”。

目前,早期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达到90%以上,但中晚期鼻咽癌的远处转移率仍高达30%。

01

鼻咽癌的发病原理

基因突变是肿瘤产生的根本原因。鼻咽癌也有基因突变,分子信号通路异常。

不像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频率非常高,很多肿瘤的基因突变形式非常分散,不仅是DNA的突变,还包含基因拷贝数的扩增。鼻咽癌也是这种情况。

《NatureGenetics》的一篇研究对个鼻咽癌患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揭示其遗传学改变。

鼻咽癌的遗传学突变和频率

鼻咽癌的遗传学突变种类很多,涉及染色质修饰、细胞周期转化、细胞吞噬。

但是,基因的突变频率都不是高,而且多数基因是不常见的。其中,其他肿瘤类型常见的基因PIK3CA、ERBB3、KRAS、NRAS等频率也不高。

所以,鼻咽癌患者通过基因检测寻找突变,进行跨适应症用药需慎重。检测到的多数是上图这些突变,而这些基因突变是没有药物的。

推荐使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下EGFR、MET、VEGF等蛋白的表达水平。

当然,如果检测出是PIK3CA的激活突变,推荐mTOR抑制剂;KRAS或NRAS突变,则推荐MEK抑制剂。不过这些基因的突变频率都很低(小于5%),用药疗效可能会不太好。

此外,免疫学和生物化学研究证实,EB病毒与鼻咽癌关系密切,约80%的鼻咽癌患者EB病毒检测阳性。EB病毒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定为I类致癌原。

02

鼻咽癌的治疗途径

01

分子靶向治疗

头颈部肿瘤及鼻咽癌最初使用单一靶向药物治疗,主要用于复发及转移鼻咽癌患者,但疗效欠佳,且患者病情较难获得完全缓解,平均肿瘤进展期为3-4个月。

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患者总体生存期可达8-12个月。

表皮生长因子靶点

表皮生长因子的过度表达,可以使用免疫组化检测到。

这个因子往往与局部区域病灶控制不好相关,EGFR等表皮生长因子信号可能在鼻咽癌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鼻咽癌的EGFR高表达概率低于头颈肿瘤,但仍在80%以上,在非角化型鼻咽癌组织中表达率达90%以上,而EGFR的高表达与鼻咽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靶向药有:西妥西单抗(爱必妥)、尼妥珠单抗(泰欣生)、扎鲁木单抗、帕尼单抗、吉非尼沙厄洛替尼(特罗凯)。

那么,西妥昔单抗耐药的患者是否有必要做二代基因检测?筛查出基因突变,看是否有跨适应症用药的可能性。(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zcalo.com/byawh/10280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