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口腔炎的预防与日常护理
2018-10-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作者:潘珊珊指导:吴巧玲
大剂量的放疗对口腔黏膜有直接的损伤作用,特别是同时接受化疗的患者,极易并发放射性口腔炎。
放射性口腔炎是指因放疗损伤口腔黏膜细胞引起口腔和口腔内软组织炎症形成口腔溃疡和感染,鼻咽癌放疗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充血、水肿、疼痛和溃疡形成,影响患者的进食,严重者甚至暂停放疗。
临床特点:
口腔黏膜水肿、小破溃疼痛、进食困难,唾液分泌减少,粘稠有口臭。
临床分级:
轻度:口腔粘膜红肿、红斑、充血、口干、稍痛、进食略少。
中度:口咽部明显充血水肿、斑点状白膜、溃疡、吞咽疼痛、进食困难。
重度:口咽粘膜极度充血、糜烂、出血,融合成片状白膜,溃疡加重,有脓性分泌物、剧痛,不能进食。
放射性口腔炎一般在放射治疗后1~2周出现,放疗2周后,出现味觉改变和受照射区域黏膜充血明显加重,伴有疼痛。少部分患者可能疼痛症状有短暂减轻,是因为出现由纤维蛋白、白细胞等渗出物形成的点状或小片状伪膜。随着伪膜的逐渐形成,但大部分患者表现为疼痛较前加重(30~40Gy,黏膜炎2级),患者进食受限。
放疗5~6周(50~60Gy)甚至更早时间,大片伪膜形成,口干及咽喉疼痛加剧(黏膜炎3级),此时,患者因咽痛而致进食困难。
放射性黏膜大面积出血或坏死(黏膜炎4级)虽然较少发生,但后果严重,需要停止放疗并进行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
口腔炎的预防和护理:
1.牙齿保洁,在放疗前治疗各种口腔炎症,待伤口愈合后(约10~14天)才开始放疗。
2.患者开始放疗的当天起,每天要饮水大于ml可用金银花、麦冬泡水喝,使口腔黏膜湿润,
3.患者每次饭后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刷牙,加强漱口。
4.预防性口服维生素可推迟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口服复合维生素B片,维生素E,患者多做咀嚼运动,可减轻张口困难。
5.协助患者进食前后用生理盐水或醋酸氯已定或碳酸氢钠漱口水含漱,指导正确含漱方法。
6.遵医嘱口腔冲洗上药、雾化吸入和营养支持。
7.进食疼痛明显者,可协助患者于进食前10-15分钟含漱利多卡因或服用利多卡因胶浆。
口腔护理注意事项:
1.早晚及每次饭后用软毛牙刷和氟制牙膏刷牙,加强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湿润。
2.指导正确的漱口方法,用鼓颊和吸吮交替动作进行,每次1min~2min,以清除松动的牙垢。勤漱口,每日5-6次。漱口初期可以选择生理盐水进行清洁漱口,后期炎症和医院针对性调配的含有药物的漱口水漱口。
3.严重粘膜反应时避免刷牙。
中医饮食调护:
1.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和易消化的饮食,戒烟酒。
2.饭前充分漱口,应少量多餐,食物宜软、温凉,避免吃过热、过硬、过酸、过甜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3.多食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的摄入。
4.多饮水,可每日饮温凉牛奶g,分2—3次慢慢吸人。
5.用半枝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金银花煮水代茶饮。
6.鱼腥草、绿豆、臭草、大米各50g煲粥,每日服用一次,直至放疗结束。
口腔功能锻炼指导:
1.经常做张口叩齿运动,使口腔黏膜皱襞处充分进行气体交换,破坏厌氧菌生存环境,防止口腔继发感染。
2.为预防张口困难、颈部活动受限,放疗中、后1年内继续张口练习,进行上下牙齿的相互咬合撞击,练习舌前伸、后缩、卷动等动作,每天数次并配合颈部肌肉的锻炼,动作速度宜慢,幅度不宜过大,从而有效地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提高面颈部肌肉的能力,预防治疗性张口困难。
3.放疗后3年内禁止拔牙。
真心照护,杏林春暖。
科室
-
内三科青年文明号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