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份易致癌食物清单,我们还能吃什么

2021-12-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表皮转移因子胶囊能不能治好白癜风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322645.html

诚邀合作

中国铁人三项联赛、全国幼儿体育趣味赛、全国极限飞盘赛、建党周年红色古道越野赛诚邀赛事合作、“夜运会”打造夜经济!

联系刘先生

食物与癌症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家人的餐桌上有哪些食物会致癌呢?

咸鱼

一句“咸鱼贵过鸡”,曾高度肯定了咸鱼的价值。

本是穷苦人家挨日子的吃食,“中式咸鱼”到如今,可谓是翻身做百姓饭桌的地主了。

▲佘先生展示咸鱼干/《寻味顺德》

《寻味顺德》里的佘先生每次辗转东南亚,行李箱里必定带着家乡腌制的咸鱼。

比起大鱼大肉山珍海味,更让人感到幸福的,是一碟腊肠蒸咸鱼。

最早,渔民用盐腌渍鱼后,晒干以保存。

咸中带香、保质期长的咸鱼逐渐成了独具风味的传统食物。

也正因为高盐度的腌制和暴晒,鱼在咸到脱水的加工过程中,会产出大量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跑到胃里,经过一些化学反应,很容易产生强致癌作用的亚硝胺。

鼻咽癌之所以喜提“广东癌”的称号,原因之一就是广东人酷爱咸鱼腊肉等需高盐腌制的食物。

研究显示,总吃咸鱼跟鼻咽癌、食道癌、胃癌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年龄越小,越容易受分量和频率的影响,增加患癌风险。

“中式咸鱼”是致癌物,这条罪名是实打实了。

但就如上文提到的,目前还无法回答“吃多少”、“怎么吃”咸鱼能得癌症的问题。

人人都知道抽烟有害健康,依旧有人每日吞云吐雾。

不必完全拒绝咸鱼,尽量少吃为妙。

吃前多冲洗几遍,吃时搭配蔬菜大蒜等配料,吃后喝喝茶,并补充维生素C和乳酸菌,这样吃咸鱼的姿势,是相对健康的。

油炸食品

“煎炒烹炸煮炖焖,腌卤酱拌生烤蒸”,概括了食品不同的加工、制作方式。

其中,油炸是很多人钟爱的一种烹饪方式。在他们看来,经过油炸的食品,口感更香酥、味道更诱人。

实际上,油炸并不是一种健康的烹饪方式。在油炸过程中,不仅会破坏食品中的绝大多数维生素,改变营养成分;还会发生脱水、氧化、聚合、热解等各种化学反应,产生大量反式脂肪酸等油脂氧化聚合产物,导致人体摄入过多热量,对健康产生危害。

一项发表在《心脏》(Heart)的研究,为油炸食品有害健康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研究结果显示,食用油炸食品与心脏病、中风等严重心血管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升高有关。

研究人员对以往的19项研究数据进行了分析,并收集了所有受试者的身高、体重、性别、年龄、地区等信息,以及炸鱼、炸土豆等油炸食品摄入量。此外,还统计了冠心病、中风、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死亡等情况。

研究人员首先分析了17项研究的数据,共涉及名受试者和起主要心血管事件,以评估油炸食品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关联。

在调整其它因素影响后,研究人员分析发现,相比于食用油炸食品最少的1/4受试者,食用油炸食品最多的1/4受试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升高了28%。具体来看,患冠心病风险升高了22%,中风风险升高了37%,以及心力衰竭风险增加了37%。

烤肉/烧烤

无论夏天冬天,总有人围坐在充满烟火气的烧烤摊吃肉,或在韩式烤炉前细心翻烤和牛。

那溢出屏幕的香脆滑嫩啊,闻一闻都是致癌的味道。

管你是肥是瘦,是牛是鱼……只要是肉,熏着吃烤着吃烧着吃,都会增加患癌风险。

在高温熏制下,瘦肉会产生杂环胺。

肥肉会产生多环芳烃,苯并芘就是其中一种。

这些你看了都记不住,记住了都不知道是什么的化学物质,都有“致癌物”的罪名。

苯并芘类致癌物既可以通过食物进入消化道,也能通过烟雾进入呼吸道。

肉烤得越过火,致癌物就越多。

慢慢累积,可能诱发胃癌、肠癌等疾病。

咱们这个撸串大国,每年的胃癌新发病例已经悄悄逼近全球发病人口的半数了。

胃癌,已渐渐找上了饮食不规律、不健康的年轻人群体。

去年8月,杭州一名18岁的女孩被查出胃癌癌前病变。

医生询问后得知,女孩父母做的是烧烤生意,她天天晚餐是烧烤,就着啤酒吃更是常态。

加上熬夜晚睡、常年不吃早饭的生活习惯,让她的胃衰老得像80岁的老人。

这类新闻,我们看得并不少,看完讶异个几分钟,转头又是一顿撸串狂欢。

所有的放纵,建立在保证健康最大化的基础上,才更长久。

慢火烤制或是锡纸包裹烤制能减缓脂肪分解,不会产生太多含有苯并芘的烟雾;

少点肉多点蔬菜,选择新鲜低脂食材;

总而言之,尽量少吃。

槟榔

年4月14日,医院发布要闻:

“病房现50位住院患者有45人患口腔癌,其中44人有长期、大量咀嚼槟榔病史。”

槟榔,早在16年前就被认定为一级致癌物。

▲印度街头小吃帕安,槟榔点着火入口

在湘潭地区,婚丧嫁娶都少不了槟榔。

过门摆槟榔任宾客自取,婚事丧事回礼里必定有一包槟榔。

如果你不嚼槟榔,村民还会认为你“不合群”。

不仅湖南人离不开它,海南人也爱吃。

街边卖槟榔的小店随处可见。

古时候,试毒大王李时珍曾记载槟榔有驱虫、下气、行水等等的药用功效。

由于内含使神经兴奋的槟榔碱,苏东坡吃了都脸红写下“暗麝著人簪茉莉,红潮登颊醉槟榔”。

科学家发现,嚼食时口腔黏膜破损,槟榔中的槟榔碱会在长期综合作用下引起“口腔粘膜下纤维化(OSF)”。

这是一种癌前疾病,可能转变为口腔癌。

除了槟榔碱,槟榔中还含有多种有细胞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的活性成分和代谢产物。

很多第一次接触槟榔的人表示,像“被扼住了喉咙”,头晕,胸闷。

一次两次确实造成不了多大伤害,问题是它让人上瘾。

三次四次后,它就成了“软性毒品”。

在一次又一次放纵欲望后,你可能会渐渐发现自己吃不了辣,喝不了凉,出现黏膜出血等异常症状。

口腔癌患者每日要忍受无法入睡的疼痛、难以吞咽的流食、长而醒目的伤疤、无法预知的复发。

不该碰的,还是别碰。

伤害我们身体的,绝不仅是以上提到的几样食物。

不良的饮食习惯,才是一直寄生于我们身体的杀手。

合理的饮食,良好的运动,能大大减少“致癌物”们对身体的伤害。

责任编辑:谢慧莉

编辑:宋玥来源:人民网科普图片来源网络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zcalo.com/byacs/10299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