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广州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年会
2021-3-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pf.39.net/bdfyy/tslf/
秋天是画,是彩云,是流霞,是成熟,是收获。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新冠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年11月28日由广州抗癌协会(GACA)主办,广州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和医院承办的《第五届广州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年会》在美丽的增城区派潭镇三英酒店举行。来自广东及周边地区的头颈部肿瘤及相关领域的专家齐聚增城,共同推动这场精心准备的学术饕餮盛宴以及交流互动、合作互动的高端平台盛大开幕。
参加本次会议的协会领导:广州抗癌协会理事长/广州医院院长罗荣城教授,广州抗癌协会监事长/广州医院副院长王远东教授,广州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医院精准医学中心主任张军一教授,广州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医院肿瘤中心主任曹小龙教授。
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现任GACA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二届主任委员邹国荣教授,医院放疗科副主任、GACA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委员卜俊国教授主持开幕式,理事长罗荣城教授,监事长王远东教授分别致辞。
邹国荣教授、卜俊国教授主持开幕式
王远东教授、罗荣城教授开幕式致辞
第一环节-大咖开讲由副理事长曹小龙教授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军一教医院肿瘤科主任谢波教授共同主持。
曹小龙教授、张军一教授、谢波教授共同主持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鼻咽科麦海强教授作《鼻咽癌免疫治疗进展》专题报告,PD-1单抗治疗治疗转移/复发鼻咽癌显示出一定的疗效,整体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化疗,耐受性良好,但获益人群较少(20-30%),联合放疗/化疗在初治鼻咽癌有较好应用前景。
麦海强教授作专题报告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唐玲珑教授作《鼻咽癌靶区勾画》专题报告,目前还没有针对多少机率的亚临床病灶应为CTV达成共识,但是一般认为高于5%~10%就该予以治疗。CTV应考虑GTV外解剖结构的特性,比如肌肉筋膜、骨皮质被认为是肿瘤侵犯的屏障,而脂肪间隙、粘膜则容易被肿瘤侵犯。
唐玲珑教授作专题报告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李金瀚教授作《头颈部癌治疗的几点思考》专题报告,“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是我们中国医生手心中的宝”。中医药不仅可与手术、化疗、放疗、靶向药物治疗、微创治疗相结合,而且在完成主体治疗后,用中医药作为巩固性治疗,能改善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甚至偶尔使晚期患者治愈,以及改善免疫功能,防止“第二癌”的发生。
李金瀚教授作专题报告
第二环节-俊才论道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谢方云教授、医院放疗科李工教授、医院放疗科袁太泽教授共同主持。
谢方云教授、李工教授、袁太泽教授共同主持
广州医院放疗科郑荣辉教授作《局部晚期鼻咽癌化疗进展》专题报告,鼻咽癌加诱导化疗生存获益较为明显,NCCN指南推荐获得升级;方案选择以GP与TPF方案证据级别较高,TP与PF方案是否在低危患者中能替代GP或TPF方案仍有待进一步探讨;TPF方案奈达铂诱导同期全程替代顺铂血液毒性较大。II-IVa期鼻咽癌化综合治疗疗效进一步提升受到限制,抗PD-1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如泰欣生)对于部分转移高危患者可能带来更大的获益。
郑荣辉教授作专题报告
医院放疗科卜俊国教授作《复发鼻咽癌治疗进展》专题报告,在局部复发的T3-T4期鼻咽癌患者中,IMRT再照射是一种有效的选择。然而,严重的晚期并发症可以部分抵消患者的生存获益,对这些患者的最佳治疗仍是一个挑战。内镜手术+放化疗治疗复发性鼻咽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提高生存率的治疗方法。
卜俊国教授作专题报告
第三环节-病例实战医院肿瘤科王林教授、医院耳鼻咽喉科李永贺共同主持。
王林教授、李永贺教授共同主持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毛燕萍教授,医院肿瘤科曾伟华教授各分享一例转移性鼻咽癌病例,均取得显著的疗效,正所谓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将临床研究用于临床实践,给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毛燕萍教授、曾伟华教授分享病例
参与本次学术论坛讨论的医院放疗科石玉生教授、医院肿瘤内科周涛教授、医院肿瘤科黎益华教授、医院放疗科王奕鸣教授、医院肿瘤科周娟教授、医院肿瘤科李微绽教授、医院耳鼻喉科刘德祥教授、医院头颈肿瘤科曾奇教授、医院放疗科王成涛教授、医院耳鼻咽喉科李响教授。现场学术大咖云集、同道济济一堂、共享学术盛宴,学术氛围热烈,针对学术热点及难点问题各抒己见,对学术进展进行深入探讨,对实战病例指点迷津!
讨论嘉宾们热烈讨论
第五届广州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多位著名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圆满收官。我们坚信,在“开拓创新、合作发展、共筑健康中国”的思想指引下,在中国肿瘤领域各位专家的携手引领下,广州及广东的肿瘤事业必将蓬勃发展,而且将更好地为广州地区乃至华南地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合影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