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MO蔡修宇教授阿帕替尼联合
2020-1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治疗白癜风的最佳方法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75462.html
鼻咽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发病部位隐匿,症状与其他良性疾病难以鉴别,大部分鼻咽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尽管鼻咽癌对放化疗敏感,但鼻咽癌的治疗失败率仍然较高,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和转移,迫切需要高效低毒的靶向药物及新的治疗手段。
阿帕替尼是一种小分子抗血管生成类药物,最早用于治疗胃癌,取得了较好效果。在ASCO头颈癌肿瘤专场,阿帕替尼研究大放异彩,其中阿帕替尼用于局部复发或转移后一线化疗失败的鼻咽癌,具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可控。在ESMO大会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蔡修宇教授团队的一项“阿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以壁报的形式展示,研究结果提示阿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为患者带来较好的生存获益,这可能为晚期鼻咽癌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为此,我们特邀蔡修宇教授对此项研究进行解析。
专家简介
研究详情
研究设计:
一项开放标签、单臂、II期研究,患者接受≥1次前线化疗失败、ECOGPS0-2、预期生存≥3个月。患者均接受阿帕替尼初始剂量mg/天+卡培他滨mg/m2、d1-14,21天一个治疗周期。
主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其他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PFS)、总生存(OS)、生活质量及安全性。
研究结果:
研究共纳入54例患者,41例用于评估ORR和DCR。
疗效:
ORR和DCR分别为41.5%(17/41)和95.1%(39/41),中位PFS为6.88个月。
安全性:
最常见的3-4级不良事件为咽喉痛(7/41,17.1%)、口腔黏膜炎(5/41,12.2%)、高血压(4/41,9.7%)、疲乏(3/41,7.3%)和出血(2/41,4.9%)。未出现治疗相关的死亡事件。
采访视频
阿帕替尼在鼻咽癌的二线治疗中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请您谈一谈阿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在治疗鼻咽癌的临床应用中有哪些优势和特点?设计本研究的考量以及您对这项研究结果的评价?
蔡修宇教授:我们今年在ESMO展示的这项研究背景为鼻咽癌大部分患者最后的失败模式为远处转移,对于远处转移的患者来说,后线治疗方法并不是很多,以及患者的依从性也是一个大问题。本项研究应用的是两个口服药物,即传统的卡培他滨(鼻咽癌标准基线用药)和恒瑞的阿帕替尼(抗血管生成药物)。前期一些研究发现鼻咽癌的血供比较丰富,因此从机理上来说,这两个药物联合可获得不错的治疗效果。
本项研究纳入的为二线和二线治疗后的患者,其中三线后患者占到40%,既往接受过免疫治疗而失败的患者占到79%,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依然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ORR和DCR分别为41.5%和95.1%,完全超出我们的预期,所以在这项研究结果出来后,我们又追加了一部分免费用药的比例,同时也考虑未来有没有可能开展3期临床研究。
基于张力教授开展的“GP联合PD-1卡瑞利珠单抗一线治疗鼻咽癌”的3期临床研究结果,后续对于一线化疗失败或者免疫治疗失败的这些患者,我们也可以采用阿帕替尼联合PD-1的治疗方案,麦海强教授团队对阿帕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在鼻咽癌后线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期待临床研究结果。
鼻咽癌是头颈部发病率较高的肿瘤,虽然放化疗已取得一定的疗效,但仍存在局限之处,尤其是晚期患者,本研究采用靶向治疗联合化疗的方案,有何临床启示?以及未来鼻咽癌的诊疗可能的探索方向是什么?
蔡修宇教授:鼻咽癌是中国一个高发的瘤种,基本上中国病例占到全球的40%。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新发鼻咽癌患者是6.06万,死亡病例则高达3万多,位列全世界第一。广东是中国的鼻咽癌高发地,所以在鼻咽癌这个领域,我们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做了很多工作。
10%的鼻咽癌患者失败模式为局部复发,20%-30%的失败模式主要是远处转移。对于局部复发的患者,我们中心的韩非教授在JCO发表的文章提示,再程放疗对于鼻咽有大出血的高危患者并未带来太多的获益,特别是三年内复发的这部分患者,再程放疗风险非常的大。我们这项研究也入组了一部分局部复发、但病灶不靠近大血管的这部分患者,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对远处转移的患者,我们中心发表在EJC的一篇文章,比较了晚期的不同的方案(GP、PF、TPF),结果显示GP方案对鼻咽癌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案。张力教授在这个基础上,开展了一项比较好的3期临床试验,在年发表在Lancet的正刊,使得GP成为了晚期鼻咽癌的一线治疗方案。那在这个基础上是否可继续提高疗效,免疫治疗是一个新的方向。张力教授发表在LancetOncology上的研究显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GP的ORR为91%。所以鼻咽癌有可能是恒瑞公司卡瑞利珠单抗下一个获批适应症。
对于晚期鼻咽癌患者而言,可在标准化疗基础上联合靶向治疗,我们在ESMO展示的这项研究开启了靶向治疗的新时代,另外,未来免疫治疗很可能会改写整个鼻咽癌的治疗模式甚至是可以用于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维持治疗。
中国其他地区或者其他国家也在进行鼻咽癌领域的探索,请您谈下他们主要涉及哪方面的内容?以及临床医生未来可追求的目标?
蔡修宇教授:基于鼻咽癌的分布,可能香港和新加坡会更多涉及这个领域的研究,香港学者确认了EB病毒在鼻咽癌的诊断治疗,包括随访过程中,判断疗效起到非常好的作用,研究成果发表于NEJM。但由于受到患者的限制,主要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基本都在我们中心完成,包括晚期的一线、二线以及新辅助和辅助治疗。
对于基础研究这一块,包括新药研发,美国可能走在我们的前面。但由于美国大的瘤种为肺癌、肠癌和乳腺癌,所以对于新药研发这块可能不会首选鼻咽癌。而我们中国的医生,特别是在南方做鼻咽癌研究的这些医生,我们需要把这些在其他瘤种获得成功的药物在鼻咽癌领域进行探索,看是否可获得进一步的成功,PD-1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希望基于免疫治疗的出现,以及新的免疫治疗药物的出现,实体瘤可以像淋巴瘤一样,患者可达到临床CR,并且治愈。对于可通过局部治疗控制的这部分鼻咽癌患者,我们医生可把肿瘤从晚期变成局部晚期,甚至变成可治愈,这其实也是我们临床医生未来追求的一个目标吧。
参考文献:
XY,Cai,etal.EfficacyandSafetyofApatinibCombinedwithCapecitabineinPatientswithAdvancedNasopharyngealCarcinoma.ESMOAbstractP.
版权声明:
本文旨在分享医疗健康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并非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专业诊疗指导,医院就诊。
本文版权归“瑞e声”所有,欢迎转发分享至朋友圈。其他任何个人、媒体或机构如需转载或引用本文章相关内容,须获得授权,且注明文章来源。
我知道你在看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