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癌症的误解和逃避,比疾病本身更可怕

2020-10-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18885.html

北京科技报记者白竟楠

对话嘉宾:

医院内科部部长,消化中心主任,中国肠镜筛查顶尖专家。

李治中美国抗癌新药研究一线科学家,科普作家,笔名“菠萝”。

主持:

蓝灿辉(热心肠先生)清华大学本科,肠道健康科普作者,热心肠日报主编

说起癌症,很多人第一时间会马上想到绝症,如果自己的家人或亲属身患癌症,更会觉得生活失去了希望。其实,癌症是否是绝症,取决于发现的时机和病人对自身病情的正视。

早期癌症的治疗和控制已经不再是难事,关键问题是,如何让大家医院做早筛,而不是持有“鸵鸟心理”在癌症高发的年龄依旧不去做检查。

最近,在“热心肠先生”蓝灿辉先生的组织下,“菠萝”博士和姜泊主任有了一次有趣的对话。大家可以看出,中美专家在很多问题的意见是完全一致的。

话题一:癌症早筛有用么?

菠萝:

美国是一个癌症多发的国家,结直肠癌是美国男性最常见的癌症死亡原因之一,但是,结直肠癌在美国过去20年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都是直线下降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肠镜筛查的普及,正常情况下,50-75岁人群,不论有病或健康,都应该定期做肠镜筛查。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

为什么美国癌症的生存率比中国高很多?

除了大家认为的医疗水平整体差距,另一个被忽视的重要原因就是美国发现的早癌比例高,更容易控制病情,甚至可以治愈,中国癌症被发现时大部分都已处于晚期癌症,即便拿到美国治疗,美国的医生对晚期癌症大多也无计可施了。

千万不要因为怕得了癌症之后就无计可施,甚至害医院,现代医学的进步可以有效控制住早期癌症,甚至晚期癌症。但无论如何,越早发现越好。

现在,癌症的生存率在逐年提高,美国早癌的生存率接近%。所以,给父母买礼物就可以送他们癌症筛查套餐,包括肠镜。

姜泊: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能够让他尽早知道自己身体潜在的肿瘤威胁性是一件好事,随着技术的进步,早筛已经不是一件难事。

早筛技术越来越发达。举例来说,十年前消化道肿瘤的预防和早筛检查技术只有胃肠镜,这是一类很让人难受的检查,仅胃镜产生的恶心感觉就让人很难完成,在不做任何止痛处理的情况下,检查带给病人的疼痛与医生的技术和病人的耐受性都有关系。而现在,已经有了无痛肠胃镜(麻醉),而且这项检查可以医保报销。

在新技术的推动下,产生了一种新的胶囊内镜,患者只需要吞进一粒小小的胶囊就可以做胃肠镜,比麻醉做胃肠镜更方便,其实就是把一个小型照相机吞入,胶囊就会在消化系统里“游走”,将有问题的部位找出来。不过,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奢侈品”,大陆价格一粒从到元不等,但如果能换来身体健康,这个价钱也是可以接受的。

在手术上治疗胃肠肿瘤方面进步就更大了。十年前很多地方如果发现了超过3公分大的肿瘤就需要开腹做手术,而现在,只要是早期癌症,肿瘤再大都可以用镜下微创手术治疗或腹腔镜手术切除,大大减轻了病人开腹手术切除的痛苦。

我认为,在未来十年,早癌的发现会变成一件平常事。二十年来,中国结肠癌发生和死亡率处于上升期,如同菠萝所说,美国的结肠癌正在快速下降,美国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其实,我们可以向日本和韩国学习,从公共卫生政策上促使高危病人做早筛,医生和科普作者都要努力传播教育公众如何筛查。

医院,早癌的发现比例达到80%,医院能够做到的,医院依旧以近晚期癌为主,医院非常重视无症状人群和高危人群的筛查,医院看病,符合条件的患者医生都会推荐去做早筛。所以早癌的医院的设备和技术,而在于医生和病人的意识。

而且,消化科不仅能检查消化系统,在查体的时候医生会要求高危病人进行全身CT检查,而且全身CT包括腹部肝脏肿瘤、胰腺肿瘤、腹腔内淋巴系统肿瘤等都有可能被发现,再加上胃肠镜,就可以预防十大肿瘤的90%。根据病例反馈,全身CT检出肺癌的比例最高,而且要想早筛肺癌一定要做CT,胸片无效。有人会担心CT的辐射,但是,与癌症对生命的威胁相比,哪个更重要呢?

话题二:对癌症莫名恐惧,有多危险?

菠萝:

有一句开玩笑的话说:中国三分之一的癌症患者是被吓死的。比如,听到白血病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白血病是严重的绝症,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大家会有这种想法,最后得出结论,可能大家的电视剧看多了。事实上,白血病的生存率是相对挺高的,现在整体已经接近70%,有些亚型超过90%。

三分之一被吓死这句话虽然有些夸张,但是听到“癌症”之后没有知识储备的人确实会进入恐慌状态,病急乱投医,比如找民间偏方、神医,活活把一个原本不难治的病搞成一个非常难治的绝症,甚至人财两空,我见过非常多的这样的例子。其实,一些癌症如果能早发现早控制,就不会威胁到生命安危,转而变成一种慢性病,甚至被治愈。

要说对抗癌症还需要哪些更高深的技术。首先,现在已有的技术能好好利用就很棒了,很多时候还是大家的依从性问题。比如在筛查上,中国其实也有非常先进的设备。最重要的是对大家早筛意识的培养。

在治疗上,我个人最期待各类免疫治疗,这跟以前的治疗方式的差别很大,通过特异性激活体内的免疫系统来控制癌细胞,而不是只想着直接把身体里所有的癌细胞都杀死。只有利用上免疫系统,才可能让癌症从绝症转变成慢性病。

免疫治疗只是一类概念,其具体使用的手段是千差万别的,目前正在临床实验阶段的免疫疗法就有几百种,最终哪一种疗法能在某种癌症的治疗上获得成功目前不好下结论,但是整体前景一定是光明的。比如,以往MSI亚型肠癌如果复发会非常难治,但是如果用现有的PD1免疫疗法治疗的效果整体非常好。

其实人体中或多或少,随时随地都会有癌细胞或者潜在癌症危险,但只要控制住,并不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当然,最理想的情况,是在它即将爆发之前就控制住。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多位朋友身患白血病,但生活非常正常,因为它的病情被一种新型靶向药“格列卫”有效地控制。他们已经服药生活了近20年了,虽然体内一直有癌细胞,但病情没有影响到生活,他每天都生活的非常好,以后还会继续很好的生活下去。

姜泊:

我非常同意菠萝的看法。我曾经碰到过一个病人,一位不到30岁的年轻女性,被担架抬着进来,原来她之前已被诊断为胃癌,但是她没有做胃镜,而是做的胃电图,得知自己得了癌症,她已经连续半个月不吃不喝,心情低落,所以才没有体力被担架抬着进来。

之后,我让她做了胃镜,告诉她你不是胃癌,最多是个胃炎,听到我这样说,这个女孩立刻就下来吃饭了。所以,如果没有这次复诊,即使她不是癌症,也会抑郁、因拒绝进食而死。虽然这个案例很极端,但这就是差点“被吓死”的例子。

医生与百姓之间是信息不对称的,医生有再多的医学常识,因为没有有效的渠道传播出去,所以大部分病人不知道什么样的健康信息是有用的,曾经就发生过一场演讲救人一命的事情。

在今年6月18日我做了一场演讲,演讲结束后就有人来预约做胃肠镜检查,被检测出早癌,但那时他没有任何症状。来检查的这位患者是当时一位听演讲观众的父亲,患者60岁左右,正处于应该早筛的阶段,检查之后发现大息肉,诊断为息肉癌变,如果一年之内不来做肠镜检查,就不可能做手术将癌变息肉切除,如果不是因为听了演讲来检查,不用说一年以后,半年以后是什么结果我也不敢想象,或许就只能看是否能有“五年生存率”了,如果有症状再来的话,就是近晚期癌,五年生存率在30%至50%。而现在,癌症得到了控制,病人还能很好地继续活几十年不成问题。

癌症其实就是慢性病,把心理状态调整好,乐观面对现实,机体免疫力就会被激发来抵抗肿瘤,就能获得很好的生活质量。

但是,如今有一个问题是,许多人都有鸵鸟心理,觉得身体没事就不愿意来查体,所以,必须要加强宣传,给所有人人一个理由来查体,建议医学也要给病人用“洗脑”的方式宣传。

话题三:应该尽早告诉病人真相吗?

姜泊:

中国人有一个不好的习惯我非常反对,家属在得知病情之后会选择对病患隐瞒,怕吓到病人。的确,得知自己身患癌症一定会对自身产生影响,但是在西方,患者必须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病情,慢慢接受现实,尽快配合治疗,但是中国没有。

我们必须转变这个观念,尽早告诉病患真相,要让病人一起直面挑战,同时,这也有利于患者将心理调整好,能够乐观面对未来,对战胜肿瘤只有好处,否则病人还会自己乱猜,心情抑郁,对病情起不到好作用。病人总要有一个心理的承受期,都是成年人,会自己调整好的,在这期间,也需要医生给予安慰和鼓励。

菠萝:

我完全同意姜老师的观点。我也一直强烈呼吁“应该告诉癌症患者真相”。

在美国,如果医生不告诉患者病情就开展治疗是违法的,所以医生都会在第一时间将检验结果告诉患者,而不是第一时间告知家属,因此美国的患者每天都在想,我要怎么跟自己的家人说被诊断为癌症这件事。与中国正好相反。

家属担心将真相告诉患者之后他们无法承受,被“吓死”,但是,并没有科学证据说明尽早知道病情会影响生存率。显而易见的数据,是美国的癌症生存率比中国高很多,由于美国都是患者最先知道确诊结果,所以至少说明,早知道自己的病情至少并没啥坏处。日本也同样如此,日本之前与中国相似,不告知患者病情,但现在日本与美国一样,都会第一时间告诉患者真相。

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告诉患者病情有助于提高生存率。因为患者能做出直接的决定,更好地积极配合治疗,调整生活节奏。

我可以举一个自己的例子。我小时候,一位至亲不幸诊断为晚期胃癌,但家人一直没敢告诉他病情的真相,最后在被隐瞒病情中离开了人世,医院里。他去世后,家人都充满了愧疚感。

研究表明,如果尽早告诉患者病情,医院里的概率会大幅下降,他们会在家或者在一个自己的喜欢的地方走,医院,同时,家属未来的愧疚感也会减少。如果患者不知道自己的病情,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他就很可能无法完成自己此生的心愿。

点击下列关键词,直达您最关心的主题

免疫疗法

靶向药物

耐药

PARP抑制剂

安慰剂

甲状腺

乳腺癌

肝癌

肺癌

白血病

鼻咽癌

癌症筛查

防癌体检

癌症预防

癌症报告

诗人和长寿

小崔和非转

癌症和运气

徐婷和中医

隔壁老张

医院

伪科学

水果神药

相信科学,不做鸵鸟!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zcalo.com/byahl/10279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