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耕耘结硕果励精图治谱新章记

2019-3-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医院是一个坐落在天府之国——成都的区医院。历经30余年的探索与发展,已发展成西南地区最大的集肿瘤治疗、预防、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国家医院。医院放射肿瘤中心,是医院一张重要的名片和品牌。中心在首任院长兼首任放疗科负责人——我国著名肿瘤放疗专家和医学教育家王静波教授创办及扶植下创立。在王静波教授的启蒙领导下,我中心从建科开始就十分重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放疗新技术的开展。从年5月,我院第一台放疗设备——山东新华厂直立式居里钴60治疗机投入使用,开始收治第一批放疗病人,到年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学科授牌,再到年中心成立了以郎锦义博士为主任、王冀川主任医师、黄仁炳主任技师为副主任的新的领导班子,这20年,放疗中心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学科步入良性发展态势,中心的人才梯队、放疗设备、医疗技术、学术水平、教学科研均接近或达国内外先进水平,成为名符其实的西部地区设备最全,技术水平最高的肿瘤放射治疗中心。近10余年来,中心在学科带头人、主任郎锦义博士带领导下、先后在王冀川主任医师、黄仁炳主任技师、李涛教授、张石川副教授的配合协助下,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以下,我们重点将中心近10余年来的发展历程,加以整理纪录,以飨读者。”

(一)学科带头人的10年跨越

学科带头人郎锦义教授,自年从四川医学院(现医院)毕业即分配至我院工作,30多年来长期从事肿瘤放射治疗的临床和科研,具有令人敬佩的忘我精神和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通过勤奋努力使我省放射肿瘤学科的建设发生了根本变化,使全省在放射肿瘤的治疗水平在西部突起。他既是放疗中心的成长壮大的建设者、生力军、见证人,又是近10年来放疗中心高速发展的掌舵者和领军人。`(图为郎锦义教授担任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分会主任委员主持召开全委会)

早在80年代后期,郎锦义教授就率先在国内开展“高剂量全自动后装治疗机结合体外放射治疗鼻咽癌”方法学研究工作,在国内外首先提出了“鼻咽癌腔内联合体外放疗的7点剂量计算法”(该项研究获得第二届国际后装会议获得科技成果二等奖),提出鼻咽癌CT分期部份意见被年全国福州大会采用,提出体外放射结合三维立体定向放射(SRS、X光刀)后程加量治疗鼻咽癌的方法学基础研究,首次提出“多圆形准直器组合物理方式”及临床适应症及方法,首次提出了食管癌基因放疗的放射肿瘤学概念。30岁的他破格晋升副主任医师,32岁当选全国首届青年委员。专业素质的提升和学术造诣使得郎锦义教授很快成长为为放疗中心第二代放射肿瘤学科继承人,并在新世纪之初,带领放疗中心老、中、青三代人实现了新的历史跨越。

(图为医院放疗中心专家团队)

10余年弹指一挥,郎锦义教授现成已成为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医院副院长、省医学甲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重点肿瘤专科学科带头人、省卫生厅肿瘤学学术技术带头人(首批)、省政府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津贴医学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因学术造诣的的不断提升和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郎锦义教授从放射肿瘤学全国首届青年委员,到成为放射肿瘤专委会常委、副主委,再到年当选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分会主任委员,成为全国放射肿瘤的领军人物和著名的肿瘤放疗专家,这既是近10余年来郎锦义教授伴随着放疗中心高速发展的成绩与果实,也是他30余年来专注于以放射治疗为主的肿瘤综合治疗(特别在头颈肿瘤及妇科肿瘤综合治疗)得到的专业认可、社会肯定和学术荣誉。

作为学科带头人的郎锦义教授,承担着十余项国家课题,其中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科技部支撑项目3项。共计发表论文余篇,其中SCI论文近20余篇,国内核心期刊余篇。曾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四川省医学科技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多次应邀到美国、日本等国家讲学、交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放射肿瘤学顶级学术会议并作大会发言,培养博士生和硕士生50余名,为国内外培养了大量不同层次的肿瘤放射治疗人才。

“强势领导带出精英下属”郎锦义教授时常用这句话激励他的团队和年轻人,领导者的强势不是横眉冷对、强硬生冷,而是体现在对下属思想和情感的有力掌控,这要求领导者内心强大,气场强大,影响力强大。“学科带头人首先要有过硬的临床业务能力,其次要以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再一个就是管理方面服众,从而让科室人员有更强的执行力。”这是郎锦义教授谈及怎样当好学科带头人时最常说的一句话。

(二)放疗设备的更新与换代

中心从年5月购置第一台国产放疗设备(山东新华厂直立式居里钴60治疗机),年从荷兰进口国内第一台计算机控制全自动钴60后装治疗机(SELETRON),到年进第一台美国进口的断层IMRT治疗机经历了13年,近10余年来,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和放疗中心发展的需要,中心加大了放疗设备投入,7年即有进口加速器5台,现有各类进口加速器共9台,较十年前翻了近一翻。目前中心最后一台国产钴60治疗机的正在申请关机报废,这台承载着中心发展历史和岁月痕迹的放疗设备圆满即将完成她的历史使命,本中心实现了放疗设备的更新换代。(图为我院引进TOMO放疗系统后首次召开螺旋断层放射治疗国际学术研讨会)

我中心目前已拥有国内外主最先进的放疗设备,无创物理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现有全球最先进的断层放射治疗系统(TomoThrapy)1台,诺华刀四维加速器(NTX)1台、四维图像引导容积调强加速器1台,步进断层调强(MiMic)直线加速器1台、图像引导调强放疗(IGRT)加速器3台、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X刀)加速器1台、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加速器1台、三维先进近距离放射治疗系统3台、CT模拟定位机(CT-Sim)2台、X线模拟定位机(X-Sim)1台、核磁共振仪(MRI)1台;核心品牌放射治疗计划系统16套、医生工作站若干,放疗网络管理系统1套;三维水箱3套、剂量仪3套、二维电离室矩阵测量系统1套、旋转调强验证系统1套、热释光剂量仪1套、胶片扫描仪1台;固体水模1套、仿真人体体模1套;X/γ射线防护仪1台、中子防护仪1台、电离室校准放射源1套;补偿块调强五轴高精度切割机1套。

(三)人才队伍建设与学科发展壮大

我中心自成立之初,就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和接班人培养,在-期间顺利完成我省第二代自己培养的学科带头人成熟与交接。先后医院、医院,医院,中国测试技术研究所,四川大学物理系等单位合作完成了一大批科研项目,并使放射肿瘤学建设在西部趋于成熟发展,并在此期间带动了我省肿瘤学一级学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使学科建设成为全国先进学科。年,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学科——放射肿瘤学科正式授牌,学科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年,我中心相继被授牌四川省放射防护质控中心、四川省肿瘤放射治疗中心。

近10余年来,中心继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发展,人才选聘向着高学历发展,硕士、博士分层培养体制建立并完善。自4年以来,开始医院放疗科、医院放疗科、医院放疗科培养放射肿瘤学住院医师(硕士、博士医师)。先后派遣11人赴欧、美、法等发达国家先进放射肿瘤中心培训学习。全科现共有医生及医技专业人员余名,其中高级职称28人,归国博士人员5名,博士及博士后9名,硕士研究生30名,同时拥有省政府学术技术带头人2名(二级教授),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4名,省级突出贡献专家1名,省卫生厅学术带头人3名,省卫生厅学术预备人选1名,主编及副主编著作2部,编委及常务编委著作10余部。

目前学科现设有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两个研究室,一个门诊治疗区和五个住院病区(食管-腹部放疗病区;头颈-乳腺放疗病区;腹部肿瘤放疗病区;腹盆部-妇科放疗病区;头颈部肿瘤放疗病区),10个医疗组,余张床位,其治疗区治疗可容纳病员余人次。经过10余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发展成学科建制完善、亚专业分科明确、人才梯队合理的肿瘤放射治疗中心。

(三住院部8-12层为我中心住院病区)

(四)放疗技术的革新与推广

随着中心放疗设备和影像设备的更新换代,先进放疗计划系统的引进,作为西部地区最大的肿瘤放射治疗中心和西部地区第一个建制完善的放射肿瘤学科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心在省内第一个广泛开展铅挡三维技术(3DCRT),在新世纪之初在西部地区第一家开展现代非手术综合治疗的放化联合治疗技术及建制、立体定向放疗(SRS、SRT-X光刀)技术、鼻咽癌图像融合技术、生物放疗技术,近距离放疗技术(鼻咽、食管癌)及现代妇科肿瘤治疗。作为新技术的首先开展单位,我中心还积极举办放射肿瘤培训班及专业学术会议(如四川省放疗年会、西部放射肿瘤年会、泛珠区域放射肿瘤年会),向省内及西部地区大力推广放射肿瘤新技术、新方法,随着我中心在国内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全国各大肿瘤中心也纷纷派遣放射肿瘤医师、物理师到我中心学习新技术。(图为本中心在国内及国际率先开展IMRT同步剂量补偿HDR-ICBT技术)

中心为各类肿瘤病人提供全方位先进的非浸入性精确放疗服务,近十余年来在西部首家开展调强适形IMRT、剂量引导的精确放疗(DGRT)技术、4D-IMRT、SBRT、4D-IGRT、X线或CT/MRI图像引导下腔内近距离治疗、管内照射治疗、组织间照射治疗、敷贴照射治疗、术中照射治疗和调强近距离治疗(IMBT)等顶尖现代精确放疗技术,成为西部地区最领先及全国先进的肿瘤放射治疗中心,9年在国内及国际率先开展IMRT同步剂量补偿HDR-ICBT技术,每年诊断治疗各类肿瘤病人0名以上。中心医师利用具有世界先进的各类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设备、治疗技术与丰富的长期临床经验,结合最新的国际肿瘤治疗进展,采用科学合理的综合放疗、化疗和生物靶向治疗等手段,为头颈部肿瘤、肺癌、乳腺癌、食管癌、各种妇科肿瘤和其它恶性肿瘤患者实施规范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其中鼻咽癌、食管癌、肺癌及宫颈癌的放疗技术和多学科综合治疗服务水平在医院中名列前茅,在国内外达先进及领先水平。

(五)充满创新与进取的物理师团队

放疗物理师是放射治疗的幕后英雄,有人形象说如果将放疗医师当作“外科医师”,那么物理师则是外科医师手术时不可或缺的“麻醉师”。早在年,我中心就从原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引进了吴大可教授(科室创始人之一,原物理室主任,放射物理高级顾问,国内放射物理学界著名教授)、杨和礼,王准,李建,钟海洛、冯少文等7名物理及维修专业技术人员,于从医科院放射医学所引进黄仁炳工程师,从中国剂量测试院成都分院引进窦绍宇(我中心首位剂量师),并最早在国内成立了放射物理研究室,也是中国前3位与国际接轨的先进学科。近10余年,我中心加大对物理师团队的建设,加大对中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注重放射物理学科发展创新能力培养,目前已发展成以王培副研究员为物理室主任,学科建制完善,人才梯队合理、充满创造力和进取精神的优秀物理师团队。现我中心有物理师17名,其中高级职称4名、中级职称7名。博士3名、硕士9名。有8人先后前往美国、欧洲大型放疗中心学习进修。医院又从意大利引进一名放射物理教授(LuciaClarOrlandini女士,曾就职于意医院癌症中心,任医学物理室主任)加入我中心的物理师团队。由于拥有强大的物理师团队,我中心在西部地区率先开展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TOMO)治疗,并配备有瓦里安图像引导下的智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NTX)、医科达4D图像引导下的容积调强计算器(AXESSE),医科达3D超声引导下的容积调强放射治疗系统(IGRT)、住友回旋等9台直线加速器,飞利浦CT模拟定位系统。超声引导下的容积调强放射治疗系统(IGRT)、住友回旋等9台直线加速器,飞利浦CT模拟定位系统。

(国内一流的放射物理计划室)

(六)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升华

学科带头人郎锦义教授长年主持年度西南放疗上岗证考试授课及指导工作。早在年,我中心即创办了全国第一个近距离放疗学习班,并按照中医院、医院的学习要求建设了第一个西部肿瘤放疗全国学习基地,为西部现90%的放射肿瘤科、肿瘤综合治疗培养了主任及学科带头人,(年-7年培养西部学科带头人达余人,进修生达余人,学习班30余个,指导单位40余个,协助创建肿瘤科40余个)。

(图为我中心主办的放射治疗靶区勾画培训班)

4年郎锦义教授首先兼职泸州医学院肿瘤科放疗专业硕士导师,随后王捷教授、李涛教授、张鹏副教授、张石川副教授先后兼职广西医科大学、四川医科大学(原泸州医学院)、贵阳医学院肿瘤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年起郎锦义教授兼职广西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心先后培养放射肿瘤学博士生、硕士研究生余人。先后与四川大学人机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生命学院建立协作单位,与四川大学物理学院建立硕士培养基地,和美国MDAndrson医院,FoxChas医学中心,MmorialSloan-Kttrring癌症中心建立放射物理研究联系。5年开始,与成都医学院签约联合培养大学五年制肿瘤学本科学员,年9月正式与该校签约挂牌成都医学院肿瘤学院。中心还负责了川北医学院放疗班、成都医学院肿瘤班的带教工作。年,国家放射肿瘤住院医师培养基地正式落户我院,年8月,中心学科带头人郎锦义教授当选为为中国医师协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放射肿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近十年培养放射肿瘤医师余人,物理师余人,放疗技术人员0余人。我中心教学培训质量得到国家卫计委和社会整体的充分肯定和良好声誉。

(七)科研和学术交流

中心早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鼻咽癌、食管癌近距离放疗方法学研究、鼻咽癌近距离放疗物理研究、国产大型放疗设备—钴60远距离治疗机、钴60腔内后装近距离治疗机、非均匀组织等较辐照

体模的研究、中国人仿真辐照体模发展趋势及开发方案研究、“七点法”剂量评价方法鼻咽癌后装治疗等研究。

近十年来,中心承担了计划、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四川省科技厅、卫生厅课题、医院院级课题多达40余项目。中心开展了放射治疗剂量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研究,靶向新基因hBIOT2的RNAi增强鼻咽癌放射治疗效果的试验研究与机制探讨,可识别鼻咽癌细胞的PET/DNA/壳聚糖复合物基因控释载体研究、放疗通用数据处理平台的研究与开发、低剂量分次照射脾脏联合放射治疗根治食管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腺病毒─胸苷激酶基因制剂抗癌机制与放疗协同作用的研究、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鼻咽癌方法学基础与临床研究、康复新液预防和降低头颈部肿瘤放射性黏膜损伤的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胸段食管癌鳞癌IFI和ENI照射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肺癌精确放疗系统的构建及个体化治疗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放射肿瘤红皮杂志、绿皮杂志等高质量期刊发表SCI50余篇,在中华放射肿瘤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主编或参编论著15部,获得省部级、市级科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等奖项30余项。在国际国内的学术科研地位和专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图为郎锦义教授在第十届中国西部地区放射肿瘤学学术会议开幕式致辞)

近十年来我中心在促进区域及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加强区域协作资源整合上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和主力军作用。4年我院作为牵头发起单位,联合西部地区多家放射肿瘤中心成立了西部放射治疗协会,郎锦义教授任理事长,目前已成功举办10届放射肿瘤年会。协会围绕加强区域合作和西部地区资源整合的优势,积极开展了肿瘤学科的临床及基础性研究,目前多项研究成果已登上国际大会的舞台。6年,中心参与成立泛珠江流域放射肿瘤学协作组(PPRA-RTOG),系常务副主席发起单位,目前中心已承办办或协办10届泛珠江放射肿瘤年会。作为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专委会主委单位,我中心成功承办第十次、第十二次全国放射肿瘤学术年会(CSTRO),在促进全国放射肿瘤学科发展和学术交流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图为我中心承办的第十二次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学术会议盛况)

10余年来,我中心积极参加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美国放射肿瘤学会(ASTRO)等国际大会,历届国际放疗大会,都有我中心参会的身影,十余年来,先后有余人次参会,我中心研究成果多次在国际大会中以壁报,口头发言和大会发言的形式向国际同行展示。仅在近期召开的第57届美国放射肿瘤学会(ASTRO)中,我院副院长郎锦义教授应邀在中国专家会场中作题为“中国放疗医师的管理与质控经验”专题报告,我中心李涛教授作为国内唯一位在PlnarySssion会场专题报告的中国放疗学家作了题为“食管癌胸段食管癌鳞癌IFI和ENI照射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和毒性”专题报告、冯梅副主任医师在科学发言(Oral)会场作题为“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致放射性颞叶损伤的剂量体积研究“专题报告。我院另有四项研究还获得了本次大会壁报展示。

我中心还聘请了张玉蛟(JoY.Chang)教授(美国MDAndrson癌症中心胸部肿瘤放疗主任和立体定向放射科主任,德克萨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后导师,ASTRO学报高级副主编、美国放射科学院(ACR)肺癌专家组主席、国际质子重离子治疗协会(PTCOG)胸部专业委员会主任)、AllnLi教授(美国威斯康辛医学院教授、放射肿瘤科首席放射物理师)、查理·马(CharliMa)教授(FoxChasCancrCntr(FCCC著名教授)、JackYang教授(Monmouth医疗中心)、邓小武教授(医院)、张红志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院)等著名的放射肿瘤专家任客座教授,多次邀请国际知名放疗中心的专家学者来我院授课交流。我中心在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上已步入了常态化发展。

(郎锦义教授在第56届美国放射肿瘤学会作主题发言)(图为第57届美国放射肿瘤学会(ASTRO)中国专场日程)(图为李涛教授在第57届美国放射肿瘤学会(ASTRO)作报告)(图为冯梅副主任医师在第57届美国放射肿瘤学会(ASTRO)作报告)

(八)多学科团队(MDT)建设

“肿瘤多学科协作组诊疗模式”(Muti-disciplinaryTam,MDT),是多个学科不同专业的专家共同商议中晚期恶性肿瘤综合个体化治疗,为类患者提供一个系统、完善的诊治策略,从而优化肿瘤治疗,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医疗费用。自年以来,我中心参与成立了头颈部肿瘤MDT、妇科肿瘤MDT、胸部肿瘤MDT、腹部肿瘤MDT等多个多学科团队,其中我中心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郎锦义教授担任了头颈肿瘤MDT首席专家、王捷主任医师担任乳腺肿瘤MDT首席专家,李涛博士、文浩主任医师、付彬玉主任医师、王冀川主任医师、王建主任医师、杨家林副主任医师、张石川副主任医师、冯梅副主任医师、张鹏副主任医师、李昉副主任医师、张伟副主任医师等分别在各自亚专业MDT团队担任专家组成员,与肿瘤外科、肿瘤内科、肿瘤病理及医学影像等相关专业紧密配合进行肿瘤“多学科协作组诊疗模式”(Muti-disciplinaryTam,MDT)。该模式代表了当前恶性肿瘤治疗的国际趋势。

(图为头颈部肿瘤MDT一周年座谈会,左起第四位我中心返聘专家文浩主任医师,左起第二为我中心留美博士张石川副主任医师)

总之,在近10余年高速发展中,医院放疗中心已发展成为“西部领先,国内一流”的大型肿瘤放射治疗中心。在放疗设备、医疗水平、学科发展、学术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继续突显出全省及西部重点学科的发展态势,继续带动我省及西南学术技术发展,成为全国该学科的发展的典范。

(放疗中心编辑整理)

赞赏

长按







































看白癜风到专业医院
北京看白癜风最权威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zcalo.com/byahl/10267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