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癌症的方法不用吃药,简单实用

2017-6-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致癌因素有很多,

有些是我们个人控制不了的,

比如环境因素,比如家族史。

但,也有我们能控制的!

怎样才能不得癌?

赶快学起来!

一、要想患癌机会小

你要“瘦一点”!

越瘦的人得上癌症的机会越小,这是全球21位科学家基于对患癌人群和健康人群历经5年研究后提出的十大防癌建议中的第一条内容。

1、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

中国成年人的标准:

18.5~23.9为适宜

24~27.9为超重

28以上为肥胖

2、腰臀比

量一量你全身最窄部位的腰围和最宽部位的臀围算一下腰臀比,要精确到1mm。

男人腰围等于90cm(2尺7寸),女人腰围等于80cm(2尺4寸),就算肥胖。

如果腰臀比男性>0.9,女性比>0.85,就叫腹部脂肪堆积了。

二、每天5份果蔬

蔬菜、水果在防止细胞蛋白质和DNA的氧化损伤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能抗癌防癌。

每份蔬菜g,每份水果就是一个自然计量单位:如一只苹果。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推荐每日摄入5份果蔬。

三、对油炸食品说不

长期吃油炸食品会诱发肠癌、胰腺癌等消化道肿瘤,所以想要防癌一定要避免吃过多的高脂、高盐、高糖的食物。

四、多吃“异地菜”

啥是“异地菜”?北方人要多吃南方菜,南方人要多吃北方菜。这样有利于摄入更全面的抗癌物质,也可以补充身体缺乏的某些成分。

五、大包大揽剩菜剩饭

因为,这一不良习惯可能诱发胃癌。如果胃部长期不适,医院做一次检查。如果查出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再加上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话,最好马上治疗。

六、谢绝加工肉制品

加工肉制品增加癌症风险的能力最强,它会导致结、直肠癌,咸鱼还会导致鼻咽癌。

因为加工肉制品含盐高,过多食盐可增加患胃癌风险。而且还有可能经常使用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本身不致癌,但和胃内蛋白分解物结合,形成致癌物质亚硝胺,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七、坚持回家吃晚饭

不规律的饮食以及饭局上的烟酒,都使我们的肠胃始终处在受损状态,再加上体重超标,长期下去就可能诱发癌变。远离癌症,从回家吃晚饭做起。

八、吃饭就着葱蒜

在我国,胃癌发病率最低的省份,是葱蒜种植大省山东。长江以北胃癌死亡率最低的4个县中,第一位的是山东苍山县,那里人均每年要吃掉6公斤大蒜。

这和大蒜素有抗氧化作用,可降低人体内致癌物亚硝酸盐的含量有关。有研究表明,多吃大蒜的人得胃癌的风险会降低60%。

九、坚决不吸烟

吸烟与肺癌有关,同样也是鼻咽癌发病的主要因素。肿瘤学上有一个吸烟指数:每天吸烟的支数乘上吸烟的年数,如果乘积大于支/年,那么这个人就成了肺癌的高危对象。

十、坚持体检

体检一定要坚持年年做,不要觉得偶然一次查体正常就间隔3到5年才再做。特别是老年人,体检的项目应尽可能全面、频率增加,特别是肛门等一些比较隐私的地方也要检查。

20岁

对于女性来说,在进行第一次性生活两年后,最好就开始做巴氏涂片进行宫颈癌筛查,并坚持做到一年一次。

30岁

女性要特别注意乳腺检查,首先是自检,月经结束后7—10天最适合自检,停经或更年期妇女最好在每月的固定一天进行自检。另外是进行B超检查和X线检查。

40岁

中老年人尤其是抽烟的人,应每年进行一次螺旋CT筛查。此外,还应对胃癌进行筛查,包括胃蛋白酶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检查、胃肠X线检查等。

50岁

有结、直肠息肉,结肠癌家族史,腹泻、便秘、便血史的人最好做肠镜进行结肠病变的筛查。50岁以上的男性应在体检中增加一项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前列腺癌。

十一、睡够7小时

由于睡眠问题而导致的内分泌紊乱,可能会增加一个人患癌症的风险。当然,这不是一个固定数值,因人而异,但应该避免少于五小时等极端情况。

十二、要随时锻炼

锻炼的方式可因人而异,有人喜欢走路、有人喜欢游泳,只要动就比不动强。而且,锻炼也没必要非找特定场合、特定时间进行,工作间隙、闲暇时间都可适当进行点小运动。

十三、要学会满足

癌症患者都有着相同的一个诱因——压力大、长期抑郁、过分忧虑、勾心斗角。一个研究发现,长期不良情绪会使人体产生应激反应,过强的应激反应就会降低人体免疫力,使癌细胞有可乘之机。

建议大家凡事都想开点,做个‘没心没肺’的人,因为精神愉快、身心健康确实能给你一个好的身体。

只要把可控因素控制好了,即便有肿瘤家族史,肿瘤也没那么容易入侵成功;哪怕出了问题,也是早期,通过积极治疗,也能控制!

来源:健康时报

编辑:小天

联系

更多精彩







































北京哪里有白癜风专科医院
有关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zcalo.com/byahl/10244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