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再次发现新的鼻咽癌易感基因

2017-1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益新院士和贝锦新教授医院、北京蛋白组研究中心、医院、新加坡基因组研究中心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完成了一项鼻咽癌遗传学研究,发现了两个新的鼻咽癌易感基因(TERT/CLPTM1L和CIITA),成果于年7月20日在线发表于遗传学领域专业杂志《人类分子遗传学》(HumanMolecularGenetics)。

鼻咽癌是多发于鼻咽部的恶性肿瘤,又被称为“广东瘤”,高发于我国南方广东、广西、湖南、香港、澳门等地区。临床研究表明,早期患者总体疗效好,五年生存率达90%;而绝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处于晚期,疗效差,五年生存率约为50%。因此,高危人群筛选和早期诊断是鼻咽癌防治的关键环节。寻找与鼻咽癌相关的致病因素是开展发病预测、筛选高危人群和实现早期诊断的重要基础。

主要完成人之一贝锦新教授介绍说,曾益新院士多年来牵头建立了鼻咽癌样本资源和基因数据库,是这项鼻咽癌遗传学研究顺利完成的重要基础。在此研究中,国内外研究者利用个体基因组中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信息,通过增加样本量(例患者和例正常对照)和统计学效能,并验证更多的候选基因,发现了两个新的鼻咽癌易感SNP位点rs(TERT/CLPTM1L)和rs(CIITA)。这项研究成果进一步揭示了鼻咽癌的发病机制。以往研究表明,TERT/CLPTM1L区域与多种肿瘤的遗传易感性相关;TERT基因编码端粒酶复合物的催化亚基,维持端粒完整性,而EB病毒编码的LMP1基因同样能够调节鼻咽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CLPTM1L具有促进癌变作用,是癌细胞凋亡相关通路中重要的分子;CIITA是免疫系统HLAII类分子重要的调节因子,其基因融合是淋巴瘤中的频繁事件,随之引起HLAII类分子低表达和细胞死亡相关因子的高表达。EB病毒裂解周期中,EB病毒转录因子Zta能够结合CIITA基因启动子区域元件并抑制其表达,从而干预HLAII类分子的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rs和rs分别与所在区域基因转录表达水平相关,提示其可能是功能性变异。个体在这些易感基因位点的序列差异,可能影响其端粒酶活性、免疫系统调节作用,最终导致鼻咽癌发病风险差异。EB病毒编码基因与这些易感基因的功能联系,再次提示鼻咽癌发生过程中EB病毒的重要角色。这项研究结果还提示,后续遗传学分析需







































白癜风特征
北京白癜风医学研究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zcalo.com/byaby/10254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