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平均每天有75个户籍居民被确诊为大

2021-12-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哪里看白癜风最专业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目前广州市恶性肿瘤发病率达到/10万,死亡率/10万,其中市区居民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更高,发病率达到/10万,死亡率达到/10万。人群中40岁以前癌症发病都比较平稳,但45岁后直线上升,如20岁的发病率才31/10万,40岁/10万,60岁/10万,80岁达到/10万。广州市万户籍居民中每年新发癌症病人2.2万人。户籍居民因癌症每年死亡约1.2万,癌症死亡占全死因的25%,也就是说每年死亡人数中有四分之一死于癌症。从死因顺位来看,肺癌和乳腺癌分别是男女性首位发病肿瘤,肺癌是男女性共同首位死亡肿瘤。广州市癌症发病前五位分别为肺癌、大肠癌、乳腺癌、肝癌和鼻咽癌,死亡前五位为肺癌、肝癌、大肠癌、胃癌、鼻咽癌。与国内其它城市相比,我市大肠癌、鼻咽癌、卵巢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淋巴瘤和白血病发病率相对较高,均处于全国31个城市肿瘤登记地区的前五位。近10年来,广州市部分恶性肿瘤发病率变化较大。其中,男性和女性大肠癌发病率分别上升了44%和32%;女性宫颈癌从6/10万上升到15/10万,上升了%,女性甲状腺癌从6/10万上升到12/10万,上升了%;而男性前列腺癌从6/10万上升到13/10万,上升了%,鼻咽癌则有所下降,男性从24/10万下降到22/10万,女性则从12/10万下降到8/10万,分别下降了13%和25%.据专家解释,癌症发病率增加最主要原因是城市人口老龄化和居民生活方式改变,尤其是对于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大肠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生与膳食结构偏重多肉类、高脂肪、高蛋白,但膳食纤维少密切相关。宫颈癌的发病率上升跟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大肠癌直升为第二号杀手统计显示,广州市大肠癌发病率已达34/10万,十年间发病率上升了50%,而排位也超过肝癌排在恶性肿瘤第二位,成为广州市居民癌症第二号杀手。相当于每天广州市有7.5个户籍居民被确诊为大肠癌。医院就诊病人早期诊断大肠癌比例低庆幸的是,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早期大肠癌病例几乎可以痊愈。美国癌情监测显示,早期的原位癌和I期大肠癌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4.1%和84.6%,中期大肠癌生存率为64%,而晚期则下降到5.7%.但遗憾的是,由于健康意识薄弱,医院大肠癌I期诊断的比例仅为13.7%,而III期和IV期的比例达到58.8%。免费癌症筛查市民也“怕”从越秀区筛查的情况来看,高危人群即初筛阳性的人群肠镜检查阳性的比例相当高,大肠癌的检出率达到/10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34/10万的比例。而癌前病变检出率更是高达/10万。而癌前病变中约有10~50%的患者在未来5~10年可发展为癌。而癌前病变和早期癌是完全可以治愈的。遗憾的是,高危人群参与肠镜检查的比例很低,不到一半。及时参加癌症筛查,为健康保驾护航40岁以上每5-10年做一次肠镜检查,每年进行一次粪便隐血试验检查,尤其是对有癌症家族史、肠息肉史、超重肥胖或有慢性便秘、腹泻等状况的高危人群,可以尽早发现病变,并及时治疗,从而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同时也能够大大减轻由于治疗中晚期癌症而给家庭造成的沉重经济负担,利己利家。(来源:广州疾控中心)肠癌早筛新方法提示:在人们印象中,过了“知天命”之年,结直肠癌才会渐渐逼近自己。实际上,临床上二、三十岁的晚期肠癌患者并不罕见。潘志忠接诊过的最年轻病人,只有八岁。“年轻病人往往治疗效果比老年患者差。”他表示,因为年轻病人的病理类型多倾向于恶性程度更高的未分化癌,可能很早便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治疗更为棘手。————————————————根据广州市疾控部门发布的最新监测结果,在本地常见癌症中,结直肠癌发病率高居第二位,死亡率则处于第三位。记者从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结直肠癌疾病教育媒体沟通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呈现新变化:过去病变位置以低位直肠癌居多,如今则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结肠癌患者。与此同时,我国肠癌患者比西方患者发病提早12年,年轻患者预后差,易出现远处转移。专家呼吁,应重视结直肠癌发病的新变化,对防治策略进行调整。记者获悉,今后,广州有望推行新的肠癌早筛方法,对粪便进行DNA检测分析,从而揪出癌前病变的踪迹。

国人肠癌发病年龄早于西方12年

“过去国人的肠癌高发部位在低位直肠,而欧美国家以结肠部位的癌变比较多见。”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结直肠科主任潘志忠教授指出,低位直肠癌变很容易通过经济、方便的肛门指检发现。如今随着国人生活习惯的改变、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中国人肠癌的发病部位也开始西化,结肠癌病人明显增多。潘志忠说,从肠癌防治的角度来看,西式饮食结构是很不健康的,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都是肠癌的危险因素,尤其是洋快餐,油炸食物的脂肪含量很高,容易引发肥胖。而研究显示,肥胖跟肠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此外,现在城市里坐办公室的白领多了,久坐不动,缺少锻炼,加上工作“压力山大”,这些危险因素叠加,会提高肠癌的发病风险。

久患溃疡性结肠炎癌变风险高

在人们印象中,过了“知天命”之年,结直肠癌才会渐渐逼近自己。实际上,临床上二、三十岁的晚期肠癌患者并不罕见。潘志忠接诊过的最年轻病人,只有八岁。“年轻病人往往治疗效果比老年患者差。”他表示,因为年轻病人的病理类型多倾向于恶性程度更高的未分化癌,可能很早便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治疗更为棘手。研究显示,超过七成的肠癌由腺瘤,也就是肠息肉发展而来,通常肠息肉变成癌需要五至十年。潘志忠表示,癌前病变具有四个特点。一是在肠息肉中,绒毛状腺瘤比管状腺瘤更容易出现癌变。二是腺瘤数量越多越容易癌变。例如家族性多发性结肠腺瘤,青年患者可能会长出近百个腺瘤,到中年时将%会变成肠癌。三是如果肠息肉的大小大于3厘米,更容易癌变。四是溃疡性结肠炎患病时间越久,越容易癌变。溃疡性结肠炎并非“小毛病”,患病超过20年的人,癌变风险高达12%。

大便检测DNA可探“癌踪”

预防结直肠癌,最直接的方法是改善饮食结构,健康生活。而对一些高危人群来说,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潘志忠指出,年过四十岁应定期通过做肛门指检和肠镜等防癌体检,及早发现肠息肉等癌前病变,从而提前五至十年切断癌变之路。不过,体检中经常有人因恐惧肛门指检和肠镜而逃过检查。潘志忠表示,除了这两种常规检测方法,未来广州人有望利用新技术,在家自取粪便,医院检验,就能获知“癌踪”。记者获悉,今年4月份在《新英格兰》杂志发表的研究成果显示,利用大便来检测DNA,可以发现癌变踪迹,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高,前者准确率达到93.2%。“这种筛查方法比较安全,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潘志忠表示,广州市正在委托该院进行研究,采用新方法后有望大大提高肠癌早筛率。

肠癌转移后仍有治疗机会

有些病人一听说自己出现肝和肺转移,就垂头丧气,觉得延续生命的机会渺茫,其实不然。“肠癌哪怕是二期病人接受根治手术后,大概有20%的人也会复发和远处转移。三期复发和转移的发生率更高。”潘志忠指出,一旦发生远处转移,要看发生在什么部位。如果仅仅发生了肝转移,通过使用化疗药物缩小病灶,并对转移癌进行手术切除,病人仍然有生存的机会,目前该院肠癌肝转移病人手术后的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30%。对于没有手术切除机会的晚期病人,仍可以通过靶向药物配合化疗药物的积极干预延长生命。

四类信号提示早期肠癌

潘志忠提醒说,以下四类信号要特别警惕:1.便血:便血往往是直肠癌患者的第一个症状,只要做肛门检查或者做一个简单的肛镜,就可鉴别是否是直肠癌的早期表现。2.腹痛:部分病人以持续腹部隐痛为首发或突出的症状。也有一些病人表现为典型的不完全性肠梗阻性腹痛,即疼痛为阵发性绞痛。当这种症状出现在老年人身上时,应首先考虑结直肠癌。3.大便习惯改变:多数人有每日定时排便一次的良好习惯。对于常常发生便秘、腹泻的人来说,如果没有旅行、生活环境变化及服用土霉素等药物因素,大便突然可以变细,或者原来一天一次大便,在无任何原因下,变成一天几次大便或者好几天一次大便等,都要警惕可能是早期癌症表现。4.腹泻:每日排便数次甚至多达十余次,可为黏液血便、黏液脓血便或溏薄的稀便。如果腹泻常规治疗两周以上仍无效时,极可能是结直肠癌的早期症状。(来源:广州日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zcalo.com/byawh/10299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